新闻 > WildAid&睿意德联合发布 | 购物中心蓝天守护计划

WildAid&睿意德联合发布 | 购物中心蓝天守护计划

2018-01-09

控制碳排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在各国政府和公益机构的努力下,低碳生活、低碳出行也已被贴上时尚标签,成为先进生活理念的代表。购物中心作为城市时尚生活方式中心,借势普及低碳出行理念既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承担,又是强化自身时尚标签的一个机会。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此次联合GOblue向蓝项目,共同倡导商业地产领域的低碳出行。本报告选取了北京市122家购物中心作为研究样本,并参考了挪威、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多个低碳购物中心案例,尝试为国内购物中心的向蓝发展提供灵感。

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而被大家熟知的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 2015年发起了GOblue向蓝项目,旨在推广低排放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让我们的城市天空回归蔚蓝。除拍摄GOblue向蓝公益宣传片外,WildAid也组织过“向蓝·骑行”、“向蓝·行走”、“向蓝·奔跑”等一系列线下活动,推广城市低碳生活的理念。

GOblue向蓝相信:我们或许无法在短期内根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行为和影响周围人群来达到逐渐改善环境的目的。并希望人们能把这种改变当作一种进步和创新而非牺牲。我们有权享有蓝天,也有义务为之做出贡献!

RET睿意德作为中国商业地产界的公益先锋,多年致力于行业公益的创新实践和推动,曾发起或支持张家鹏商业地产公益学院、格桑与兰公益基金、乐铺公益基金等多个不同项目。此次联合WildAid共同发布《向蓝出行,新消费主张——购物中心低碳出行行动指南》,共同倡导商业地产领域的节能减排,致力于在行业内号召更多企业与个人,为守护蓝天贡献商业地产人的力量。

购物中心是中国普及

低碳出行理念的最佳入口

我国年度交通碳排已经超过4.1亿吨,

且在持续增长,低碳出行势在必行

城市碳排与交通领域密切相关,以非公共交通碳排为主,且处在快速增长中。1辆私家车的人均碳排相当于25辆公交车,或8列地铁的人均碳排。2016年我国乘用车实际碳排放量已超过41000万吨, 按照每棵树全生命周期吸收1 吨CO2计算,相当于需要多种植4.1亿棵树。据世界能源组织预测,至2030年,全球城市交通碳排放将以1.7%的速率持续递增, 其中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增速更高, 分别达到3.4%和2.2%。

低碳出行:在出行中选择低碳型路线,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优先选择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零排方式出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人均碳排。

购物中心具备落实低碳出行的天然优势

  1. 购物中心自身减排空间大,年关联出行碳排需1095万棵树吸收

购物中心全年关联出行类碳排预计高达1095万吨,有较大的减排空间。一方面,购物出行是居民工作出行外的第二大出行类型,频率高、规模大。同时,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购物中心覆盖人群数量大、范围广,涉及消费者、商户及员工多方群体,进一步加大了购物中心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购物中心多处于城市或区域中心,人流车流密集,属于拥堵高发区,而拥堵正是碳排的另一大加速器,可使每辆车每年多增加10%-15%的碳排放。

购物中心倡导低碳出行的核心在于通过合理规划及日常运营,鼓励消费者、商户及员工乘坐地铁、公交、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排交通工具,或通过步行、骑行、电动汽车等零碳排方式前往购物中心;并引导其养成低碳出行习惯。

  1. 购物出行属于柔性出行,是普及低碳出行理念的最佳入口

购物出行属于柔性出行方式,消费者受出行线路和时间的限制相对更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更加灵活,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消费者在制定出行决策时,会考虑到舒适度、费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交通工具的可获得性和停放便利性、出行习惯、生活态度等因素。购物中心可以从这些维度入手,通过恰当的引导干预消费者的出行理念。北京华联购物中心BHG Mall发动旗下24个项目,于2017年4月联合共享单车ofo共同举办了“灵感骑士bike to shop”活动。活动为骑行爱好者免费提供共享单车骑行机会、定制T恤、沿途补给的饮料及加油助兴的小旗帜、环保购物袋等,确保参与者在骑行过程中拥有舒适、便利、愉快的体验;宣扬“bike to shop”、“每一次环保的力量就是我们的骑士精神”等理念,鼓励消费者骑行前往购物中心,引导消费者形成低碳出行的出行习惯及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生活态度。

  1. 购物中心公共交通资源发达,利于低碳出行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购物中心公共交通资源丰富,到达方式多样化,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行性更高的备选到达方案,更容易实现低碳出行理念向行为的转化。北京89%的购物中心毗邻地铁口,36%的购物中心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地铁经过,平均公交线路占有量达到17条。在低碳出行理念普及初期,高度便捷并且不需要消费者为此付出过多时间和经济成本的现成替代方案,是居民践行这一新理念的核心要素。购物中心丰富的公共交通资源为居民落实低碳理念,采用人均碳排更低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低碳出行正成为城市时尚生活的关键词

  1. 低碳已成为时尚圈的主流语境

随着时尚产业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实现从设计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递延。低碳已经成为时尚成立的必要元素,贯穿设计、选材、生产、供应链到营销各个环节。一方面,低碳理念在通过公益组织、明星、时装周等媒介向公众传播,培养消费者的低碳型时尚消费意识,例如PETA等公益组织集结时尚人士掀起了长达近30年的反皮草运动,并影响了Armani、Gucci等奢侈品品牌,决定其服装系列将不再使用皮草。另一方面,各面料厂商、时尚品牌开始自发地从用水、用电、用材等维度评判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采用环保制衣材料、回收旧衣等实际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开云集团2010年以彪马为例首推环境损益表,并广泛应用到旗下所有奢侈品品牌;2015年首次发布旗下设计师品牌Stella McCartney环境损益报告;2016年推出环境损益表中文版,并开发微信小程序MyEP&L,将消费品的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货币化,引导设计师和消费者形成低碳意识。

  1. 零排型出行正在以“时尚生活方式”的姿态高调回归

健步走、跑步、骑自行车已经从一种出行方式,转变为一种健康、时尚、低碳的生活方式。比步数、晒配速,秀骑行路线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日常。2016下半年共享单车的普及,一方面让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重回大众视野。1.3亿居民开始通过共享单车解决公共交通接驳、短途出行问题,有效汰换了出租车、摩托车等高排放出行方式在这类场景下的应用。另一方面,共享单车明显提升了大众对自行车的关注度,特别是对各类运动自行车、高端自行车品牌的关注,自行车作为一种时尚单品的搜索指数持续上升。

如何让购物中心成为低碳的时尚Icon

做一个又酷又赚钱的零排出行工具友好场所

  1. 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把握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新机遇

我国汽车产业已逐渐开始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据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产品,市场份额达到40%,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配套设施的匮乏。北京仅有不到30%的购物中心设有充电桩,购物中心充电桩数量仅占全市充电桩的2.8%。而永旺在日本的商业物业中,充电桩安装占比已经达到了90%,且所提供的充电桩均为快速充电桩,30分钟可以充电80%,供行驶120km。

增强新能源汽车配套,一方面是对未来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购物中心的引流场景。通过增强充电桩的布置、设置新能源汽车停车位等,使项目成为新能源汽车友好场所,在未来的消费者时间争夺战中再多一利刃。新加坡城市广场停车场采用绿色环保主题装修风格,单独设置了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车等清洁能源汽车专用停车区,鼓励消费者使用零排放及低碳排交通工具,清洁能源停车位占总停车位比重达到2.8%,这一比例在北京购物中心中仅为0.47%。

  1. 骑行配套可以做得更好:

在骑行强势回归的背后,同样是相关配套的滞后。机动车占道之余,自行车正在经历不亚于机动车的停车难问题。虽然商业用地都有非机动车车位的规划要求,但为了避免自行车乱停乱放影响外广场美观,非机动车位往往被放在地库角落或附近高架桥下等极隐蔽的位置,虽通过了规划验收,却并不能真正为骑行人群提供便利。

随着骑行的时尚化和便捷化,自行车已经不再是低收入的代名词,相反可能代表着更强劲的消费力。特别是社区型和区域型购物中心可以此为契机,优化骑行配套设施,设置指示明确的自行车位、提供更好的看管和陈列服务、为骑行人群提供更衣室和淋浴室等,增大消费者骑行购物的意愿。例如挪威Fornebu S购物中心专门开发了自行车公园和地下自行车停车场,引导和鼓励消费者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交通工具。并在购物中心的主入口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方便骑车者的到达和离开。

把对低碳出行的“鼓励”变为一种

消费者看得见的价值观:公共交通抵达优惠

北京近80%的购物中心在通过为机动车设置停车优惠聚客,却没有购物中心为通过公共交通方式或非机动车方式到达的顾客提供优惠。在交通拥堵愈发严重的一二线城市,拥车已不再是购买力的代名词。结合购物中心积分体系,尝试联合交通部门等外部资源共同鼓励消费者通过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方式到达,不仅可以扩大购物中心的聚客面,也能有效降低碳排,树立购物中心低碳环保的绿色形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均碳排量远低于乘坐私家车的碳排量。购物中心通过落地的鼓励措施来激励消费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到场比口号式的理念传播更为有效。例如永旺与铁路公司、交通局合作,设置IC乘车券福利系统“クテポ”,通过公共交通方式抵达购物中心的消费者可以在此系统里进行积分,凭积分可以换取购物券等福利。

设施换流量,整体减排:

停车设施社会化

近郊购物中心停车设施的社会化,可在聚客的同时实现减排。购物中心公共交通配套往往较周边地区更成熟,以达成聚客目标。随着城市边界的拓展和市中心住宅价格的攀升,居住和工作分离的通勤人口越来越多,早晚高峰的拥堵已成为常态。近郊购物中心开放停车设施,为通勤人口提供中转换乘节点,不仅能在工作日高效聚客,拉升随机型消费,而且能够鼓励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抵达市中心,通过压缩城市居民自驾距离和缓解市中心拥堵两方面减少城市碳排放。例如永旺名古屋茶屋店与交通公司合作建立了停车换乘系统,供消费者将车停放到永旺的大型停车场,再从停车场内的公交站乘坐公交车前往名古屋中心上班。居民下班后,则先以公共交通方式抵达购物中心的交通枢纽,再开车回家。购满5000日元的永旺商品券即可免费停车一个月。这一措施不仅为上班族带来了便利,缩减自驾距离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也为购物中心带来了更多客流。

以活动强化低碳出行的时尚标签,

激发居民低碳出行的内生型动力

在城市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购物已经从功能型消费,变成了审美型消费,甚至价值观型消费。相应地,购物中心的内核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聚合,而是一种人文内涵的提炼与表达。购物中心作为开放性最强的公共会客厅,承载并引领着普通城市居民对时尚的全部想象。进入优质购物中心的品牌、活动、人群都会被其贴上时尚标签。购物中心通过活动等形式倡导低碳这一行为,为低碳生活贴上时尚标签。低碳则为购物中心贴上公益标签,提升购物中心的品牌价值。2013年起,侨福芳草地开始举办复古骑行节、低碳生活节、单车展览等活动,集结时尚潮流的骑行达人和低碳生活者,通过现场互动及媒体报道,引导消费者践行低碳出行和绿色生活理念,树立了国内购物中心中首屈一指的低碳形象。

为社区商业赋能,实现结构化低碳出行

社区商业具备天然的低碳属性,便捷居民生活的同时,减少了因生活资料采购造成的交通碳排。客群覆盖范围两公里的社区商业,能够有效鼓励消费者以步行和骑行方式抵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众多城市已形成多商圈结构,有效削减了全城涌入核心商圈造成的高碳排。未来“区域中心+社区中心”的商圈结构将逐渐取代单一商圈型结构成为主流。社区商业也正在一改“脏乱差”的形象,向“小而美”靠拢。鼓励社区商业发展于开发商可提升楼板价值,于居民可便捷其生活,于城市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减排手段。

 更多精彩相关资讯

 德勤、南洋理工联合睿意德 2017《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即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