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 始于颜值忠于情感,小店铺的大灵感

始于颜值忠于情感,小店铺的大灵感

2018-07-09

“像任何健全的感觉和任何真实的要求一样,美感渴望满足甚于苛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如此写到。人容易被美的事物吸引,会在潜意识主导下向其靠近。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变美”不仅在人身上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不少网红小店也通过对空间设计之美的运用,达到了迅速吸睛的效果,进而带动销售的转化。

相比于大店有广泛的操作空间,实际上适用于小店设计风格并不多。如果重度拷贝日式“性冷淡”风,小空间就难以实现功能化。而后现代风格,对于小店的细节要求非常高。空间的局限会缩短人们的视野范围,“小而美”中的细节美,就要接受审视与考量。

这么说小店设计很难出彩吗?并非如此。和千篇一律的品牌大店不同,小店的设计反而有更多创意发挥的可能。搭配独特的元素,创造具有辨识度与共鸣感的个性化风格。我们看过很多小店后发现,“高颜值不一定网红,大部分爆红的小店却都有‘高颜值’。”

好看的皮囊 有趣的灵魂

有家曾经在伦敦街头风靡的包子店(BAO包),门前无论早晚都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伍。BAO包是由三位在伦敦学设计的年轻人所成立,所以店铺设计也是老板们亲自把关。店面风格融入了北欧与日式元素,极简又有温度。虽然空间不大,却干净敞亮又清爽。从功能上说,有开放式酒水台与独立餐桌,就餐布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跟以往传统小作坊式的包子铺相比,这样的包子铺从颜值上就自带流量与话题,再加上包子也进行了特别的创作与改良,口味盛赞,排长队也就不足为奇。

除此之外,有许多独立咖啡店也是长期占据颜值高位。

在日本大阪,一间改造字废弃停车场的咖啡馆,面积仅有67平方米,整体看上去并非拥挤“瘦小”,反而显得自然并大气通透。原来的外部停车场已被改造成为种植了铁树、橡木、铁杉小花园。室内也空出一块6人座的空间,栽种了一棵热带果树,让人们循着绿植的指引进入室内。

这家店的两个亮点在于,自然气息浓厚,并利用装修上“减法”,凸显着店面的大气。室内不仅拥有简约的木桌,精致打磨的人造石,泥土墙,砂浆等装饰材料,使得整体成为了一个简约而温馨的空间。

纵观设计感十足的小店,我们在思考店铺设计维度的时候,是否有借鉴之处?可将此归纳谓三个方面供参考。

主题与风格

视觉是第一传达路径。卖包子也好,奶茶也罢,定位决定了设计和视觉上的表达。如果想把大米卖给中高端人群,我们就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于菜市场小铺的通道。需要符合这类人群的消费习惯。风格是轻奢?是后现代?当然可以取决于经营者个人喜好。但有一点我们得注意的是,如果打造的是品质感,颜色必须尽量统一,黑与白之外的颜色不超过三种。

功能与空间

既然是主打面积小的店面,就必须将功能性放在考虑中。比如小型餐饮店,桌台数量与空间的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后期的盈利问题。除了谨记“最低的耗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这一思路,还可借助自然的力量,通过玻璃、窗框等道具,合理利用“自然光”,提高小空间的舒适度。

场景与情感

我们常常提到场景与情感,但这并不是大店的专利。小店不但需要制造话题,还需要持续性制造话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店本身就有制造话题的基因。

许多小店的经营者,是初次涉水实体店。小店是商品的产出地,更是他们生活的寄托。对于小店的情感,可以通过店内的各种元素表达。比如做一些与主题相呼应的装置艺术,制造和活跃店内气氛。或者运用一些标记、符号,悄然地完成店主与顾客间的链接。我们看很多丽江、大理等旅游胜地的文艺小店,宠物小猫、小狗,有意思的广告牌都是对店铺的一种特别记忆。你不言我不语,推开门的那一刻,其实我们已经在默默交流,寻求共鸣了。

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消费者已经越来越聪明,也不断向实体店提出更高的要求。极致的产品,其实是用科学的方法洞察人性。在小店勇闯“高颜值”这条路上,难的不是皮囊的打造,而是“有趣的灵魂”。当顾客走进你的小店,我们希望他们消费什么?是追求大量的一次性交易,还是陪喜欢的人留下来打发时光?

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是留下想象力。再宏大的场面,也需要细枝末节里表达。而这一点,小而美本身已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