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点亮商业:艺术装置如何塑造沉浸式商业氛围?
非标商业作为没有固定标准的商业模式,强调差异与个性的商业实践,在城市更新与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正逐渐成为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非标商业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新的运营模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带来新的面貌。
成功的非标项目如何把握商业氛围的包装的重要性,提升项目的整体价值和用户体验,如何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进行品牌建设和文化互动。通过艺术装置的引入,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购物环境,还创造了一种能够引发共鸣的情感体验。文章将探讨艺术装置如何在不同的商业空间中塑造沉浸式的商业氛围,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对提升顾客体验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性。

北京侨福芳草地:自然与艺术的共生
侨福芳草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西侧,紧邻北京 CBD 核心地带,是一座集绿色环保写字楼、时尚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精品酒店于一身的创新建筑。

北京侨福芳草地 ©网络
立足芳草地浓郁的国际氛围与优势地段,侨福芳草地致力于打造多元的商业及文化休闲综合体,成为北京风格时尚与高品质的新复合生活板块。其前沿的环保设计、永续发展的理念和丰富多元的艺术氛围构成了侨福芳草地的独有特色,为每一位到访者带来充满新意的独特体验。
空间中的艺术元素
在侨福芳草地,艺术不是仅供远观的高不可攀,而是存在于各个角落的空间元素。这里展示了一系列大型灯光装置艺术作品,如《游说者》(夏航 x 贝伦斯)、《红色记忆》(陈文令)、《空束》(杨韬)、《大教堂》(王鲁炎)、《塵Dust》(任哲)等。

北京侨福芳草地艺术装置《空束》 ©网络
这些作品不仅装饰了空间,更传达了环保和社会责任的信息,增强了顾客对品牌的认同感。例如,《游说者》是一个未来战士版深海水母的灯光装置,旨在唤醒海洋保护意识;《空束》则以佛光实体化为主题,从屋顶延伸到地下二层,底部中心的佛祖雕像被628根红色细线包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艺术场馆的影响力
侨福芳草地主要设有两个艺术空间,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与芳草地画廊。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秉持“以人为先”的理念,将当代艺术展览、研究与公共教育等功能融为一体,积极推动国内外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研究。芳草地画廊自成立以来,分别在北京侨福芳草地、上海、香港及台北设有艺术空间,力求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点的空间优势为合作的艺术家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及推广平台。这种跨区域的艺术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理解,也为侨福芳草地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关注。

香港K11 MUSEA:“购物型艺术馆”的典范
K11 MUSEA位于尖沙咀海旁的文化艺术区Victoria Dockside,被誉为“海边的灵感缪斯”。它不仅仅是一个购物中心,更是一座永久的艺术博物馆。

香港K11 MUSEA ©网络
这里展出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例如《1、2、恰恰恰》(Paola Pivi)、《巨型三重蘑菇》(Carsten Höller)等。此外,K11 MUSEA还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和工作坊,鼓励公众参与艺术创作,使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也促进了本地艺术的发展。
永久艺术装置的魅力
K11 MUSEA由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兼K11集团创办人郑志刚与过百位国际及本地建筑师、艺术家及设计师联手打造,耗时超过十年精心建造。

香港K11 MUSEA艺术装置《大大公司(小高尔夫球)》 ©网络
商场内设有多件永久艺术装置,包括《黑色的箱子人》(Erwin Wurm)、《大大公司(小高尔夫球)》(杨嘉辉)、《露骨笑容》(Ron English)等。特别是《I Hope》(盐田千春),这件作品纵跨全部楼层,用无数红线悬挂着近万封手写信,主题都是希望,表达了艺术家对抗病经历后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文化交流与社区互动
K11 MUSEA积极支持本地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将其作品列为永久收藏,并通过提供各种多维空间让市民在购物和休闲之间欣赏不同的本地艺术作品。这不仅帮助增强当地艺术家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培养了大众欣赏艺术的习惯。同时,K11 MUSEA还经常邀请艺术家和设计师接管其空间,进行临时展览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顾客的体验。

曼谷Emsphere:色彩碰撞下的潮流艺术天堂
Emsphere位于Sukhumvit地区,以其集市感布局、潮流艺术和丰富的艺术装置而闻名。商场内部采用开放式天花板设计,视野开阔,动线清晰。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悬挂在空中的巨型艺术家装置,它们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创造出一种独特而又充满活力的空间氛围。

曼谷Emsphere ©网络
Emsphere通过运用各种色彩及当地元素,表达对未来、生态、潮流的看法,打造了一个既现代又具有地域特色的购物场所。
动态视觉与互动体验
Emsphere的设计注重动态视觉效果,例如超市长廊穹顶上的亚克力碎片提亮的手绘壁画,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柱子的装饰是用传统布料和彩色塑料餐盒堆叠做出的,兼具传统与现代。廊桥采用动态的LED地板,色彩搭配与顾客产生良好互动;扶梯极具新奇感,颜色各异,增加了顾客的探索欲望。

曼谷Emsphere,泰式传统的拼布造型打造泰北水灯的意像 ©网络
这样的设计不仅吸引了年轻一代的目光,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拍照打卡的机会,从而提高了社交媒体曝光率。
社区精神与未来愿景
Emsphere主打四大因素:文化、社区、未来、自由精神。它旨在让每位顾客体验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为每个人组成一个新的社区,汇聚未来的创新产品和概念,以及让每一种生活方式给顾客带来幸福感。通过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尊重,Emsphere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北京SKP-S:动态美术馆中的未来世界
作为一家高端百货商店,SKP-S打破了传统零售模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动态美术馆”。

北京SKP-S ©网络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由GENTLE MONSTER打造的艺术实验空间——“未来农场”,以及三层公共区域所呈现的“数字-模拟未来”概念。这些互动艺术装置不仅提高了商场的整体互动性,也让顾客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想象力的未来世界。SKP-S的成功在于它巧妙地将艺术、奢华、科技等多元元素结合在一起,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未来农场:现实与虚拟的交融
“未来农场”是SKP-S向公众揭幕的第一篇章,描述了一个由机器掌控信息、由人工智能操纵人类记忆的世界。在这个梦境与现实边界逐渐消解的空间里,克隆的机器绵羊和它们的原始样本一样地呼吸和移动,发出同样的声音。

北京SKP-S艺术装置“未来农场” ©网络
这个装置引发了人们对现实与幻想之间罅隙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数字科技带来的可能性。
数字-模拟未来:科技与人文的对话
三层的公共区域是“对不断发展的数字世界的希冀与恐惧”与“对逝去的模拟世界的渴望”相互交汇的十字路口。乘坐扶梯到达三层后,游客们将走入一个航天器内部,在这里,一位老者正坐在桌前与对面的人工智能探讨火星基地的建设。未来的人类试图在火星上创造新的定居点,它们通过重建景观来追溯自己的过去。

北京SKP-S艺术装置“太空舱” ©网络
“数字-模拟未来”的概念贯穿了商场的所有区域,包括将不同店铺连接在一起的公共空间,从而创造出一个完整而连贯的世界。

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艺术与商业的对话
位于巴黎左岸的乐蓬马歇百货公司,自1989年以来就致力于收藏和展示当代艺术品。店内设有专门的艺术展厅,并经常邀请艺术家进行现场创作或举办临时展览。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巴黎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 ©网络
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以其对艺术的支持和推广,在巴黎乃至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当代艺术收藏的意义
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拥有一个始于1989年的当代艺术收藏系列,汇集了60多件来自20世纪和21世纪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绘画、摄影、雕塑等多种形式,分布在商店的所有楼层。

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Sangam”艺术展 ©网络
通过这些作品,顾客可以深入了解当代艺术创作的美学与教育意义,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顾客的文化素养,也促进了艺术市场的繁荣。
文化活动与创意表达
全年,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都会邀请艺术家和设计师接管其空间,进行视觉艺术、时尚、设计甚至音乐的展示。这些活动不仅为顾客提供了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也成为巴黎文化圈的一部分。店内的展示区域会不定期邀请艺术家进行装置艺术展览,为顾客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意表达使得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成为了艺术与商业对话的理想场所。
艺术装置在非标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美化空间的有效手段,更是传递品牌价值观、增强顾客情感连接的重要工具。成功的艺术装置可以将商业空间转化为一个富有故事性和吸引力的目的地,能够显著提升项目的整体价值和用户体验。因此,在规划和实施非标项目时,充分考虑艺术装置的设计和应用将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关键。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装置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新的运营模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带来新的面貌,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相关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