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织锦:打造艺术商业场景前,需了解的全景工作架构
随着初代艺术购物中心的光环退却,为后来的艺术商业投资者增加了担忧。的确,艺术商业化的核心难题在于维持其吸引力的长久不衰,以实现长远的盈利前景。纯粹的艺术氛围营造并不足以维系长久的魅力,将商业空间赋予艺术灵魂,也远不止于表面的装修布局,而是要将其塑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化的生命体,在科技与创意的持续融合中自我更新,绽放新的风采。
基于服务K11、瑞安、华润等商业创新者的前沿实践,RET睿意德萃取了艺术商业场景营造的七大策略维度,在我们内部称为“八步织锦”,构架出艺术与商业融合的全景视角。
场所精神的塑造
首要的任务,是明确一个鲜明的艺术主题思想,这一思想应当与场所的功能、历史背景、目标受众及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形成场所的“独有精神”。艺术元素应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确保空间规划的连贯性和深度。这要求策划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跨学科知识以及对人文、历史的深刻理解。
深入调研与分析
历史文脉考察:深入了解场所所在区域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变迁,寻找那些能够激发灵感的历史瞬间或文化符号,作为设计的基石。
功能需求解析:明确场所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未来可能的变化,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和期待,确保设计既符合功能实用性,又能超越功能性,触及心灵。
目标受众研究:识别并理解目标受众的特性,包括年龄、兴趣、文化背景等,设计应与之产生共鸣,成为他们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延伸。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罗马式复兴风格的建筑不仅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艺术,也创造了一个视觉上的震撼体验 ©网络
创意工作坊与头脑风暴
组织跨领域团队,包括艺术家、建筑师、历史学家、社会学者、目标用户代表等,进行创意碰撞。通过集体讨论和思维导图等形式,激发新奇想法,共同探索场所的精神内核。
提炼核心理念
基于前期调研与创意讨论,提炼出一个或几个关键词,作为整体概念的核心理念。这些关键词应当简洁有力,能够概括场所的个性、愿景和价值观,成为项目营造的指导思想。
故事线构建
围绕核心理念,构建一个或多条故事线,将艺术设计、空间布局、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逻辑、有情感的叙述结构。故事线应具有开放性,鼓励访客参与解读和想象。
社区参与与反馈循环
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社区成员的意见和反馈,通过工作坊、问卷调查、原型测试等方式,让设计更加贴近社区需求,同时也让社区成为场所精神构建的共同参与者。
构建空间叙事
在艺术主题下建立空间叙事,意味着我们要像导演一样,以建筑为舞台,艺术为剧本,精心编排一场场视觉与情感交织的演出,让每一位走进空间的人,都能成为这场旅行的主角,体验一段段深刻而独特的时空之旅。这时的建筑已经超越单纯材料的堆叠,转化成艺术手法,在立体空间中刻画时间的印记与文化的广度,确保每一个空间角落都能轻声诉说其蕴含的深远意义。
艺术作为叙事媒介
我们要认识到,艺术是空间叙事的强有力媒介。壁画,作为一种直接与建筑肌理对话的艺术形式,可以在墙体上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或当代想象,以其视觉的延展性引导观者的视线流动,使其成为空间叙事的起点或转折点。雕塑,则以立体形态介入空间,成为不可忽视的焦点,它们或静默伫立于角落,或动态引领观者穿行,每一件作品都是对空间语言的补充与强化。装置艺术,作为更为现代和互动的表达方式,通过光影、声音、材质的综合运用,创造出沉浸式体验,让访客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主动探索和感受空间的深层含义。
新加坡Iluma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其线性体块与曲线形塑造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设计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现代与传统、规则与自由的故事 ©网络
文化与历史的再现与创新
在选择艺术作品时,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场所的地域特质与历史底蕴。无论是通过具象的壁画重现古老传说,还是利用雕塑抽象表达地域精神,艺术创作都应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深刻诠释与现代表达。这样的设计策略不仅赋予空间独特的身份认同,也让访客在漫步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与过去对话,与当下共鸣。
情感与体验的深层链接
艺术作品还应成为情感的触发器。通过对颜色、形状、纹理的精心选择,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或刻意对比,艺术能够激发观者的情感反应,从细微之处触动人心。例如,柔和的色调与曲线形态可能营造出温馨与安慰的感觉,而鲜明的色彩与几何构型则可能激发兴奋与探索欲。
空间层次与动感的营造
在构建叙事线索时,艺术作品的布局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有序或看似随意的艺术品布置,可以巧妙引导人们的行动路径,形成一种动态的序列感。不同的空间节点,如入口、过渡区、中心广场或是私密角落,可以通过艺术装置的变化,形成节奏与高潮,使整个空间叙事富有节奏感和层次性。此外,利用光影变化或季节性元素,可以让空间叙事随时间推移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增添空间的活力与新鲜感。
塑造光线与色彩美感
光线与色彩是塑造空间氛围、提升艺术美感的两大关键要素。尤其在购物中心这样的商业空间设计中,巧妙融合自然光与人工照明,以及精心策划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吸引顾客,还能激发其情感共鸣,延长停留时间,进而促进消费行为。
艺术性地运用自然光
利用天窗是引入自然光最直接且高效的方式。不同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天窗设计,可以在购物中心内部创造出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例如,采用不规则排列的天窗设计,可以在地面或墙面形成有趣的光影图案,为购物环境增添一份自然与灵动。通过反射材料或导光管等技术,将自然光引导至建筑深处,既节约能源又能让整个空间沐浴在柔和而均匀的自然光线下,营造出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
贝尔格莱德USCE购物中心顶部的天窗允许自然光洒入购物区域,创造出明亮而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减少人工照明的依赖 ©网络
人工照明的艺术化应用
结合基础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创造丰富的视觉层次。基础照明保证整体空间的亮度,重点照明则用于突出商品展示或艺术装置,装饰照明则通过灯具本身的设计增添艺术感,如使用造型独特的吊灯或隐藏式LED灯带,增加空间的艺术氛围。运用可调节色温和亮度的LED照明系统,根据时间段或特定活动调整照明场景,如从日间明亮到夜晚温馨的过渡,或是节假日时的特别照明效果,都能极大提升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和体验感。
色彩搭配的情感表达
基于购物中心的品牌定位和目标顾客群体,选择合适的主题色彩。温暖色调如橙色、黄色能营造亲切活跃的氛围,适合家庭型购物中心;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给人清新宁静之感,适用于高端或生活方式型商场。考虑色彩在不同材质表面的反射与吸收效果,通过色彩与材质的搭配,如金属光泽与柔和布艺的对比,可以丰富空间的质感和深度,提升整体的艺术品质。借助色彩斑斓的装置艺术作品作为视觉焦点,如彩虹色的悬挂装置、色彩渐变的墙面艺术,与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创造出梦幻、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激发顾客的探索欲和分享欲望。
探索材料及触感
选择具有艺术感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通过材质的对比与组合,如粗糙与细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增添空间的艺术质感。如利用回收木材、金属、玻璃等材料,结合艺术加工,展现出独特的视觉与触觉体验。
材料的选择与艺术加工
在材料选择上,回收木材、旧金属件、再生玻璃等不仅体现了环保理念,还能通过艺术化的再处理,展现出岁月的痕迹与新生的美感。例如,回收木材经过精细打磨与重组,可以成为展示墙或休息区的特色饰面,其自然的纹理和温暖的色泽为冰冷的购物环境增添一抹温馨。通过粗糙与细腻材质的对比,如未经雕琢的石材与光滑的镜面不锈钢并置,可以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将传统材料如陶瓷、竹编与现代科技材料如LED屏幕、聚碳酸酯板相结合,既保留了地域文化的韵味,又彰显了时代的进步,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
菲律宾SM Aura Premier购物中心内部装修精美,配以精细的工艺处理,营造出高雅的空间氛围 ©网络
触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
触感是营造空间氛围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流量区域,如扶梯把手、休息座椅,采用柔软皮革或温暖木料,为顾客提供舒适接触感;而在展览或特色店铺区域,可以使用不同质感的墙面装饰,如织物包裹的隔断或3D打印的装饰板,鼓励顾客触摸与探索,增加互动性。利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强化材料的质感表现。例如,透过天窗的自然光线照射在金属网格或半透明材料上,会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而夜间通过LED灯光的投射,可使材料表面产生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营造梦幻般的艺术氛围。
互动和参与式体验
设计互动式艺术装置,鼓励观众参与其中,通过触摸、声音、运动等方式与艺术作品互动,从而加深体验记忆。这种参与性艺术不仅能够丰富消费者的文化生活,更深层次地促进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积极互动,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并提升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设计多元化互动艺术装置
感官互动:开发触觉、视觉、听觉乃至嗅觉多维度的互动装置,如可触摸变化颜色的LED墙、响应脚步声的音乐地板、或能根据观众情绪变化的光影装置。这些装置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吸引消费者主动探索,加深其对艺术作品的记忆和理解。
技术融合:利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和AI(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创造出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例如,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与虚拟艺术品互动,甚至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这样的体验不仅新颖,还能激发观众的创造力。
英国Intu Trafford Centre“北极探险家”AR体验 ©网络
促进观众共创
参与式艺术项目:组织工作坊或现场创作活动,邀请艺术家指导消费者共同完成艺术作品。这可以是壁画绘制、集体雕塑或是数字艺术创作,让每个人都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感受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互动故事讲述:设置互动故事墙或数字屏幕,让消费者通过输入文字、语音或上传图片参与故事的构建。这种集体叙事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表达。
强化社区归属感
地域文化展示:结合当地文化和历史,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装置和活动,让消费者在互动中了解并认同本土文化,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社区互动平台:建立线上社群或艺术交流平台,让购物中心成为线上线下互动的枢纽。通过分享艺术体验、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促进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形成积极的社区互动氛围。
艺术与功能的和谐
艺术与功能的和谐相融是打造独特购物中心体验的关键。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空间的美学价值,更是通过艺术的力量优化了顾客的体验流程,激发情感共鸣,同时强化了场所的功能性。
情境化艺术体验
在不同业态区域(如餐饮、零售、娱乐等)内,艺术设计与业态特征紧密结合。例如,在儿童游乐区,艺术装置可以设计为互动性强、色彩鲜艳的元素,既吸引孩子探索,又安全有趣;在高端服饰区,则可采用简约而不失格调的艺术品,衬托商品品质,提升购物环境的高档感。
迪拜购物中心Trove是一家充满艺术气息的餐厅,提供从中东早餐到远东和意大利主菜等各种美食 ©网络
艺术化导视系统
将艺术元素融入导视标识和导航系统中,如使用创意图形、动态光影指示、互动屏幕等,既方便顾客快速定位,又为环境增添了艺术气息。这种方式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还让寻路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艺术体验。
情感共鸣的创造
选择与目标顾客群体情感相契合的艺术作品,如通过地域文化相关的艺术装置、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展览等,激发顾客的情感共鸣,建立与购物中心的情感链接,让顾客在购物之余,也能在心灵上得到滋养。
艺术与功能的创新融合
在设计中融入实用性艺术元素,如使用艺术造型的休息座椅、兼具美观与实用的装置艺术(如声音吸收装置、空气净化艺术墙),不仅美化空间,还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噪音控制、空气清新,从而提升整体环境质量。
社区参与及合作
购物中心的艺术魅力构建不能局限于空间的美化和艺术作品的展示,而应作为一个社会互动与社区共建的平台,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区身份的认同。
本土艺术的扶持与展现
支持和推广本地艺术家,举办专题展览,将购物中心变为展示本土文化与艺术的窗口。这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让社区居民看到熟悉的面孔和故事,加深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文化自豪感。
由艺术家HOTTEA用13000根纱线制作的美国购物中心大型艺术装置 ©网络
共创与参与式艺术
发起社区艺术项目,如公共壁画绘制、雕塑创作、装置艺术工作坊等,鼓励居民亲自参与创作过程。这种共创模式不仅让艺术作品更加贴近社区特色,也通过共同劳动的过程促进了邻里间的互动与合作,强化了社区凝聚力。
反映社区故事与记忆
艺术作品和活动应反映社区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共同记忆。通过艺术装置、摄影展、纪录片放映等形式,讲述社区发展历程,让购物中心成为社区记忆的活历史博物馆,激发居民的情感共鸣,增进跨代际交流。
介入社会议题
购物中心作为现代城市文化与消费的交汇点,其艺术魅力和社会热度的营造不仅关乎美学呈现,更在于如何通过参与和策划社会议题相关的艺术项目,激发公众的共鸣与思考。
艺术介入社会议题
依据当前社会热点与全球性议题,如环境保护、多元文化融合、性别平等,策划系列主题艺术展览。这些展览应深入挖掘议题内涵,通过视觉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现问题现状,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与理性反思。
公众参与与对话
设计互动性强的艺术装置或活动,鼓励观众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或体验中,如环保主题的回收材料艺术创作、性别平等的摄影展及观众自述墙等,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讨论社会议题的一分子,促进多元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加拿大SevenOaks购物中心委托PECO创作的一幅总共包含240磅塑料垃圾的艺术壁画 ©网络
教育与研讨
举办围绕展览主题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和教育工作坊,邀请学者、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进行专题演讲和讨论,提供一个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的平台,加深公众对议题的理解与认识。
跨界合作与社群建设
与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文化艺术团体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策划和执行项目,扩大影响力。比如,与环保组织合作举办“绿色购物节”,与多元文化社团联合推广国际艺术节,以此增强购物中心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艺术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态度,艺术场景是视觉审美,更是精神交流。创造愉悦的消费体验是购物中心吸引顾客的第一步,而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如何通过情感触发与心理共鸣,与顾客建立深切而长久的联系。作为现代消费的多功能综合体,购物中心演化升级的过程与任何其它消费品的迭代相似,既需要满足基本的功能性与高品质标准,更要拥有一个鲜明且富有吸引力的精神内核,以此实现超越交易本身,成为一个触动人心、共享价值观念的情感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