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 从消费复兴到艺术赋能:市集的野蛮生长与迭代

从消费复兴到艺术赋能:市集的野蛮生长与迭代

2024-12-01

今年,“消费降级”似乎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网络热词,消费者的偏好正悄然转向健康、高性价比、白牌替代品,乃至寻求独特性的产品。在消费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市集似乎成为促进消费的香饽饽,许多商业将它作为创新运营的新思路。但事实上,市集并非消费降级时代的产物,而是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体验式消费需求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市集复兴现象席卷全国,从老街区到购物中心,从步行街到旅游景区,市集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这股热潮背后,是“轻消费”时代下新需求的产生,推动了“市集+”模式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市集的常态化,同质化、管理差、审美疲劳等问题也逐渐浮现,热闹迭代的背后,需要思考的是:在非标和融合跨界渐渐成为商业“大势”的当下,市集的下一个突破口在何处?

778ba09e22e9003ad5a87727c58645a27.png

凡几市集 ©网络

ee5ae6c17c4853a8d01858fac467f97f0.png

从“物物交换””到“潮流社群”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市集,作为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商业形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交易、社交的重要场所。最直观的呈现,莫过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时期,亦有《长安客话·狄刘祠》所著:“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 04年“创意市集”的概念首次自国外引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集也由原先的货物交易的单一模式,增添了不少的新鲜元素进入,产业逐渐变得多元化,包容性变得越来越大。现代市集在保留传统市集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时尚、创意元素,产生了例如复古市集、手杖市集和后备箱市集等多种主题活动类的市集。现如今的市集,已成为了包含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新商业综合体。

3354a110f17a1d54a93a35f1b9227c293.png

《清明上河图》局部 ©网络

而近几年火热的“市集复兴”现象,不仅是回归传统的情怀,更是对消费体验升级的响应。Z时代的消费者不仅注重购物的便捷和品质,更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他们希望在购物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深度互动,因此,“社交感、松弛感、氛围感、原生感、存在感”的新五感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的,以突出商品实用性为主的市集,今天的市集更像是Z时代人群自主选择的同温层潮流社区,不仅提供商品交易,更注重消费体验和文化交流。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远距离出游受限,人们对在地化的线下休闲活动有了更深切的渴望,加之刺激内需、提振经济的需要,市集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去市集“摆地摊”、买文创、打卡拍照已然是在都市年轻人中成为流行。小红书#市集#话题早在2018年就已经创建;截至2024年11月,总浏览量达6.2亿次,相关的话题浏览量也已破亿。从星座到MBTI,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代码在变,但对于社交的渴望一直未变。逛市集时,拍下的照片、逛小物品购物时的各种情绪及社交媒体的在线分享等,都成为了Z时代人群的新型“社交货币”。

00c281def76d055e0d8614c1b859cab38.jpg

小红书,“溜溜生活节” ©网络

551ce5404ed534cd806cf915b0744252d.png

从“野蛮生长”到“有序质变”

今天的市集,是一种文化性质的、流动的“同好聚集地”,让生活方式相似的人聚在了一起。在几十上百个呈“川”字形排开的摊位里,独立主理人、设计师和手作人往往占主流,有时也有自带流量的连锁品牌加入,它以文艺的、时髦的、新锐的等等各异形象与品牌占据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城市中心到废旧工厂,从商业中心到潮流街区,看似野生粗糙,但生机勃勃……近年来席卷全国的市集复兴现象,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购物中心+市集:

55b191f5eeba1bf5a5f14664cd5fd8eb5.png

北京三里屯,「循环」市集 ©网络

购物中心通过引入市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实现顾客引流,同时,市集凭借购物中心雄厚的商业资源进行品牌建设。《2020上海集市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在静安嘉里中心室外广场开设的市集—安义夜巷,两个月内的12次活动,共吸引客流近40万人次,引进的50家左右商家在市集期间的销售额超过445万元。靠近BFC外滩金融中心的BFC外滩枫径市集开幕四天,市集客流量达到近40万人次,带动BFC商场营业额同比增长125%,客流量同比增长189%。在购物中心内,市集通过独特、小众,与购物中心的品牌形成互补。同时也为购物中心带来了稳定的客流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提升了购物中心的品牌形象。例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内的市集,以其独特的商品和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


行街+市集:

772b2b975eb631ad2a865a9d6108cff89.jpg

上海大学路,红酒市集 ©网络

基于原有步行街二次开发的市集,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商户数量,举行热场活动等,增加客流量。如上海思南夜派对、大学路后备箱游园会。中国商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大学路街区开放特色市集期间,街边商铺日均客流量超均值的60%,日均销售额也平均高出工作日的50%。在北京,也有很多包括手工非遗、家居装饰、图书出版、美食、动漫等多个领域商家参与的文创市集,陆续在在北京坊、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等多个商业街区落地。步行街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与市集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步行街的商业业态,也提升了步行街的文化内涵。

aaf6c89fe5463827e12292532f3d4109e.jpg

北京隆福寺,伍德吃托克「国潮书市」市集 ©网络

在2020年8月,以“国潮书市”为主题的伍德吃托克市集在北京隆福寺举办,仅仅在3天时间里,汇集了24家出版书店和工作室、70+青年独立品牌好物、31家甄选优质人气美食、有超过10000+的伍德粉丝游逛国潮书市、全场销售额超过200万。超过1万人涌入这片被老北京胡同、正在改造的大楼包围的场地,并带动了周边美术馆、咖啡馆、书店的消费。此前这片有600年历史的老旧街区,已经被改造为融合写字楼、美术馆、咖啡馆、书店、共享办公、精品餐厅和酒吧等业态的新商圈。


景区+市集:

339c03a68d0adc89e2cf581eaf7cbf390.jpg

北京,檀谷慢闪公园市集 ©网络

建设在景区、郊野公园附近的市集,如北京通州运河西岸,檀谷慢闪公园市集、布莱恩特公园市集、杭州植物园市集、苏州双塔市集等,往往以特色商品、美食和手工艺品为主,持续时间长,成为游客体验特色文化、购买纪念品的重要场所。同时结合特色活动,如酒吧派对、音乐节等,拉动市集消费。在景区内,市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选择,还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地方特色的机会。同时,市集也为景区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关注度,推动了景区的持续发展。

而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市集开始进入“有序质变”阶段。政府和企业开始介入市集的运营和管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提升市集的品质和形象。同时,市集也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66e797ece1783ec66b7a2e7dce95697e0.png

市集常态化背后的商业趋势


模糊边界,资源融合:

665dc9ed4f81350c5d89d0c9db4654ad3.png

北京·朗园STATION,银盐复古市集 ©网络

市集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打破场地和时间的约束,正说明当下人们对商业的期待,不再止于购物,而是丰富的场景体验、社交活动,甚至寄托着Z时代人群审美与个性的追求。从购物中心到进入社区街道、美术馆、办公楼甚至老旧厂房的公共市集,预示着商业与城市空间之间不断模糊的边界。未来的市集,将远超越传统小摊贩与游园会的范畴,其展现形态与资源链接方式将更加多元且富有创意。

优质市集,不仅是购物中心与公共事业部门双赢的桥梁,更是两者协同创新的典范。购物中心能够借势大型节日与重要展会的影响力,为市集引流,丰富其体验内涵;而公共事业部门则能通过市集这一高效人流聚合平台,巧妙嫁接公共资源,推动资源的有效落地。两者在公共价值与社会效益上的深度契合,无疑将促使市集成为未来活动宣传与文化艺术活动举办的首选之地。

市集与在地的链接会更为紧密,其影响力也将显著提升。在这个辨识度即记忆点、创新力即生命力的时代,一个高品质的市集,不仅能够成为区域的新名片,彰显其独特个性,还能吸引众多消费群体前来探访,推动区域实现破圈升级,形成“沿街+垂直”的立体商业生态,其影响力将持久且深远,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品牌孵化,长期IP:

ee53e1ee2cf9e2c1cc171d5dfc20d5b87.jpg

凡几市集 ©网络

市集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动态性,还彰显了商业领域自我革新的内在机制,这源自于大众对于差异化与创新内容的深切渴望。市集内,众多小众与原创品牌纷纷亮相,它们或许尚未声名鹊起,甚至只是青年创业者梦想启航的港湾,却往往难以进入大商业的视野。这正是商业同质化困境的缩影:新兴品牌难以确保坪效,而连锁品牌又常常使购物中心“千篇一律”。而市集,恰似一片沃土,集低成本试水、刷曝光、导流为一体,为许多新消费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孵化空间,助力它们破茧而出,为市场注入勃勃生机。

更进一步,市集的发展已超越了单次主题活动的局限,向着IP化与长期化的方向稳步迈进。在消费者日益追求高品质与文化深度体验的今天,市集愈发重视品牌化与连锁化的战略规划。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商品类别与文化精髓,精准对接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借助独特的品牌形象与连锁经营策略,牢牢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与青睐。知名市集已具备媲美大型节日的引流效应,且活动频次与持续时间更加灵活,不再受限于传统的黄金周期。因此,借助持续的资源整合与精细运营,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市集IP,无疑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77d5836d86dce4f2878c53d4ba6b49da6.png

掌握“市集+”的引流密码

88004727b695cb44f96e167527bb2ded8.png

合柴野市 ©网络

在购物中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集”成为各大购物中心吸引客流、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市集以其热闹、多元的氛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体验。通过餐饮、娱乐、购物等多种业态,市集也丰富了购物中心的业态选择,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满足其一站式购物需求。同时,市集所具备的强烈社交属性,可以增强消费者的社交互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购物中心也可以借市集的创意营销策略进行品牌推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市集+”模式,更是将市集的引流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当下商业项目的新流量密码。


“市集+文化”:

77ff2a40ff6dc33ae636f680602979172.jpg

深圳,银盐复古市集 ©网络

在市集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吸引对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提升商业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银盐复古市集主打“复古”相关的生活方式,涵盖了摄影、咖啡、服饰、家居和书籍等多个领域。市集现场会开设乐队演出、展览、手工坊等活动板块,传递审美趣味及有质感的生活方式。目前银盐复古市集已成为杭州复古文化的标志,并将复古的浪潮带到更多的城市,如上海、深圳、武汉、长沙、南京等。市集通过复古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吸引了大量对复古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消费氛围。将市集与文化元素相结合,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消费的需求,还可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体验,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市集+美食”:

7718e46d93992a0b2114f506e488c9e67.png

北京,奇多市「北京面包节」市集 ©网络

“民以食为天”,将市集与美食元素结合,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基本需求,也符合人们追求美食、享受生活的天性,也因此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品尝和购物。例如,以提供美食为主的线下市集品牌伍德吃托克,市集中的美食种类丰富,包括各种地方特色小吃和创意美食,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构成了提供美食、音乐、娱乐、文创品牌、手工作坊的复合场景。通过美食市集的举办,伍德吃托克吸引了大量美食爱好者和年轻人前来打卡和消费,通过高频次、多场景、异地化的标准化的内容输出,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市集+科技”:

55140abb7b9987c9e479d2652d619aec5.jpg

广东,腾讯云「Open Day」AR市集 ©网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集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市集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同时,通过打造智能化的购物场景和体验,市集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服务。而在市集中引入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科技元素,可以提升市集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打造科技感十足的市集体验,吸引年轻消费者和科技爱好者,提升商业项目的科技感和未来感。例如,全国首个AR黑科技市集“腾讯云Open Day”,聚集了50+科技企业,华为、蔚来、DJI大疆创新等,100多款科技产品AR眼镜、AI耳机、VR滑板智能骑行等新奇有趣的内容在现场应接不暇,消费者可在现场用ROKID灵境AR眼镜实景观看街区,呈现出元宇宙实景体验观感。市集吸引了大量科技爱好者和品牌用户前来参与和互动。通过科技元素的融入和创新活动的举办,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集+艺术”:

ccadf158f1335c27fac133cd983bd0c13.jpg

北京,798「YOUNGDAYS」潮流艺术市集 ©网络

将艺术融入市集,不仅能够提升市集的文化品位,还能吸引更多追求精神享受和艺术氛围的消费者。艺术市集通过展示和售卖原创艺术品、手工艺品、设计作品等,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购物体验和文化交流平台。这种结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也促进了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发展。例如,2020年的“798潮流艺术市集”用艺术衍生品、潮流IP周边、扩容的脑洞、颠覆的设计、潮流IP热店营造街头氛围,用艺术家作品锁定展位。结合了“露天+夜游+市集+看展”,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来打卡,让798园区成为年轻人的街头,潮流新血的聚会。此外,“市集+艺术”模式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元和丰富的体验。例如,“市集+艺术+公益”,通过售卖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为公益事业筹集资金,既支持了艺术创作和手工艺人的发展,又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市集+艺术+旅游”,将艺术市集作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购物,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aa3766ffbf5dff57ca8017657a49278b9.png

井喷态势下的同质化困境与多元创新


市集品牌的“内卷”:

“市集”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不断迭代,早期出圈的市集主要以颜值和氛围取胜,后来市集涵盖的功能内容越来越多、表演、乐队、workshop,甚至开放麦、相亲角的概念都被引入。同时,主题类型的市集越来越受青睐,比如:复古/二手市集、咖啡/甜品等细分品类市集,以及一些如安义夜巷与小黄人合作打造“小黄人香蕉节”的IP联名市集。以下是在市集常态化“内卷”中脱颖而出的部分市集品牌与创意。


凡几 COMMON RARE:

cc583684f4bf664b7a331d1985c566568.jpg

凡几 COMMON RARE 市集品牌 ©网络

作为一个2016年从市集起步的品牌,凡几主张“small things matter”,希望通过多样的活动来传递品牌对于生活美学的理解。在6年的发展间,凡几不断成长为了一个业务更加多元的品牌,除了创意市集,还有杂志、自媒体、联名活动等等。在场景打造上,凡几特别注重沉浸式的主题性,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0多场大型活动,包括主打Urban Outdoor的“一起凡几Common Gathering”、更加潮流炫酷的“地下市Breaking Grounds”以及贩售冬日灵感的“圣诞市集”等,合作了超过800家独立原创/美食品牌,当中不乏Nike、诗尼轩、BADMARKET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更多的是需要被看见的初创本土原创品牌。不过,为将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聚集到一起,凡几的市集活动对于品牌和消费者都设有一定的门槛,以提升活动整体品质和体验。

994a3fe1c69ca2531a7b8199b46f8193e.jpg

凡几COMMON RARE 市集品牌 ©网络

市集之外,凡几也在探索线下零售模式,根据市集主题策划相应的社群活动、为品牌进行定制化活动或者是快闪店、打造凡几生活百货公司等,构建出具有美学意义的生活方式平台。作为国内创意市集业态较早入局的玩家之一,凡几如今已经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市集品牌,收获了许多忠实粉丝。


银盐SPACE:

225594ba70ccd51887269297d24898bf8.jpg

银盐SPACE 市集品牌 ©网络

银盐是创立于2015年的杭州生活方式品牌,「银盐」本是一种古老的照片冲印方式,银盐SPACE 以此为名,也正好契合了银盐作为专注复古生活方式的品牌调性。市集涵盖了咖啡、摄影、服饰、家具、杂货等元素,现场还会开设乐队演出、展览、手工坊等活动板块,通过极具感染力的体验,传递审美趣味及有质感的生活方式。随着不断发展,如今一季一会的银盐复古市集已经成长为杭州复古文化的标志,也将复古的浪潮带到更多的城市。截至目前,银盐复古市集已在杭州湖滨银泰in77、上海上生·新所、深圳深业上城、武汉万象城、长沙北辰三角洲大悦城、南京鼓楼创新广场等核心城市商业体中留下足迹,被称为“复古市集顶流IP”。


伍德吃托克 WOODSTOCK OF EATING:

ff7a2d77d48718094080e9279fd94088a.png

伍德吃托克 WOODSTOCK OF EATING 市集品牌 ©网络

伍德吃托克称得上创意美食市集鼻祖,2015年3月,市集的第一场活动在北京三里屯举办,凭借小众美食与潮流音乐迅速蹿红。发展至今,伍德吃托克至今已连接过4000+个创新品牌,像是三顿半、永璞咖啡、钟薛高等品牌都是活动中的常客。一个以创意美食市集切入大众视野的品牌,随着不外延和形态不断变化,如今的伍德吃托克也逐步淡化了“市集”的标签。目前,品牌已成为一个有关美食和生活方式的体验型消费内容平台,通过实验型迷你市集、精品大型美食节、综合性生活方式展等方式,与城市年轻人广泛对话。 

550a5ad50e731bd1d5721f73a33970d9b.png

伍德吃托克 WOODSTOCK OF EATING 市集品牌 ©网络

在伍德吃托克的市集地图上,既有「一万种咖啡市集」「艺术夜市」等垂直兴趣领域的主题 IP,同时也有与商业空间、品牌共同打造的特别体验,例如品牌曾在天津意风区、北京 apm、商场 DT51 等商业空间里举办过不同主题市集,为这些商业地产品牌沉淀了更多内容和文化体验。如今,伍德吃托克也向着多元化的产品拓展,旗下诞生了音乐厂牌「好看的音乐 BoldMusic」、线下实体商业空间「伍台 Woodstage」等,不仅活跃在城市空间,在青年文化和消费场景中占领一席之地,这也让伍德吃托克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标签。


NEED!:

2234e24b6c32cb4131322979f11cc1029.png

NEED!市集品牌 ©网络

NEED!创立于2021年,瞄准潮流年轻人,定位为“发现独特好物,最时髦的vintage二手平台”。NEED最大的特点,还要数其线上大本营,NEED! APP。在做市集之前,NEED已有的强势资源是全国各地100多家深度合作的vintage店铺,先有的线上交易平台,再有的vintage主题市集。区别于其它复古市集,NEED!FlEA将音乐活动、艺术/摄影作为重要主题之一。2023年2月,NEED! FLEA在COSMO成都开展了持续4天的全新音乐场景活动。复古市集版块聚集了文玩收藏、VINTAGE古着、原创改造、二手闲置、艺术摄影等78个品牌;音乐环节在乐队演出外,新增喷火变脸、舞狮元素。活动期间吸引近万人到场,创收150万元。


CALLING艺术节:

66b8d655546c88bb40cbd1ff9678f78b1.png

北京CALLINGG艺术节 市集品牌 ©网络

北京Calling艺术市集,由首创郎园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掌上艺术、有圆、抖音艺术,与200+国内外艺术家和创意品牌共同发起,将潮流艺术园区郎园Station变成了一个粉色系的艺术海洋。来自国内外的200+艺术家和创意品牌,通过「美丽废物」命题市集、「新感性宇宙」展览、「美学商店」灵感区、「艺术食粮」四大单元,以及10+部国际动画展映,“艺术护照”打卡,为城市中的人们搭建起一个临时避夏休息所。

999cdde41fb44768a6cc3505e97458ee5.png

北京「CALLING」艺术节 市集品牌 ©网络

中央车站主展区接收了500+件艺术家们雕塑/绘画/装置/行为/影像及声音展品,上万件创意品牌的潮酷好物,二十多家咖酒品牌的美食饮品,为游客和消费者带来了视听、味蕾的双重冲击。


“市集常态化”下的“审美疲劳”:

对如今的商业空间来说,市集已经是市场活动的一个必选项。既为内部商户带来客流,也灵活更新外部品牌保持新鲜感。在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项目打造市集创意频出,市集市场呈现出井喷态势,但随之而来的同质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336f4747c52279fb6b8fb4cfe10edda9a.png

市集常态化:凡几市集 ©网络

在市集常态化和模式程序化之下,除了少数品牌化经营的头部市集之外,大部分市集缺少差异化,甚至供应商也较为集中。个性化是市集的特色所在,然而过度商业化、引进摊主的品质下滑也令市集颇受诟病。在“市集复兴”热度褪去之后,人们对这一业态的新鲜感有所下降,也势必会产生审美疲劳,大多数市集都面临着同质化的困境以及多元创新的挑战。为了挽救这一现象,市集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创新,通过构建品牌形象,细分市场,专业运营,联动艺术,引入创新内容、打造特色消费场景等方式,提升市集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品牌包装,场景打造:

ddda4a0ff18aed556ac46f7df1bfe8bff.png

北京,伍德吃托克「无墙无界」工厂市集 ©网络

在非标和融合跨界成为商业主流的今天,市集的品牌包装与场景打造成为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品牌包装不仅仅是设计一个LOGO或口号,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故事、视觉元素、文化理念来塑造市集的独特形象。这需要深入挖掘市集的文化底蕴与差异化元素,提炼出独特的品牌理念,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基于品牌定位,市集可以通过搭建主题场景,如复古、未来科技、自然生态等,来营造独特的购物体验。同时,结合音乐、灯光、气味等多元感官元素,提升场景的沉浸感和互动性。还可通过置景,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拍照打卡的乐趣,从而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市集的品牌形象。


细分市场,垂直打造:

99d1acc0f44991ca151b006e7226250f4.jpg

拾翠「A Pet」宠物市集 ©网络

面对同质化困境,市集需要细分市场,垂直打造特色。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市集可以定位到特定的消费群体,如二次元迷、家庭主妇、宠物爱好者、亚文化群体等,并围绕这些群体的需求策划市集内容和活动。例如,针对家庭主妇可以设立亲子市集,提供亲子活动、育儿产品等。垂直打造还要求市集在品类上进行精选,避免大而全,而是要做到小而美。通过精选品类,市集可以提升商品的品质和独特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市集还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定制商品,提升市集的竞争力。


专业团队,高效运营:

ff54ce15994e9c783d86f6ea839eaf39f.png

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安义夜巷」市集 ©网络

市集的运营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支撑。商场主导打造的市集在专业的运营之下,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IP效应,比如安义夜巷等。专业团队需要具备市场洞察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通过专业的运营,市集可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在常规的市集基础上延伸出独特的营销打法,联合商业地产打造市集快闪店、结合市集主题策划相关的社群活动、孵化主题性的市集子品牌、子活动等,多维度拓展市集的商业价值,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高效运营还体现在市集的日常管理中。市集需要建立完善的商户管理制度,确保商户的合规经营和商品质量。同时,市集还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实时监测市集的运营情况,及时调整策略,提升运营效率。


引入科技,互动创新:

aa82bd91b12ea268cadf2f7d0825065de.jpg

北京,运河西岸「美好生活节」AR艺术市集 ©网络

科技的引入会为市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引入AR、VR等先进技术,市集可以打造虚拟试衣间、虚拟导览等互动体验,提升顾客的购物乐趣。同时,市集还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科技的引入也可增强市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互动的乐趣。


联动艺术,稀缺制胜:

558cf1aef6cf71db3e5dbd6f0322b8e02.png

北京「CALLING」艺术节市集 ©网络

“绝版”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更何况“一个帽子的价格就能带走一件艺术品。”市集与艺术的联动,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一方面,市集可以降低收藏门槛,为很多新锐艺术家、独立品牌、个人IP等提供展示和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原创设计与IP艺术让市集内容新颖丰富,极大程度满足Z时代人群标新立异的消费需求,让市集成为一个“可看、可尝、可玩”的综合性文化消费场所。与此同时,相关的艺术展区也能令市集的消费属性减弱,社交属性增强,自然而然地引人驻足,市集与艺术的联动不仅有助于推动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也为市集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下一个火爆的市集将是那些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品牌建设和创意提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市集。而在市集野蛮生长的浪潮中,艺术赋能或将成为市集迭代升级的关键。通过融入艺术,提升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不断升级,市集才能摆脱同质化困境,实现多元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新宠。在市集的野蛮生长之后,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艺术与文化深度融合、个性与创新并存的市集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