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商场的推广部,成为既关键又被动的尴尬角色?
在如今竞争越发激烈的商业运营市场,企划推广部门扮演着关键又尴尬的角色——无投入则人气受限,烧钱引流亦非长久之计。很多商场主导者对这一部门的感觉是不可或缺,但也难担大任。在这样的情形下,年复一年,预算制定成了必经的修罗场:制定、削减、再制定,循环往复,矛盾重重。
究其根源,症结似乎指向一个“商业不可能三角”难题:既要吸引客流,又要提升销售,还要留存复购。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理想化目标没错,但如果不分阶段、没有前提的“要”,就必然会造成偏颇。以RET睿意德超过100个运营项目的经验体会,我们看到大部分的企划推广部都像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因为上层思考的不清晰,为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预先设下了重重障碍,让之后的所有努力都被事先设定的局限所束缚。
考核的“靶心”,是决定推广虚实的关键指向
购物中心的推广策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考核目标是否精准击中了“有效转化”的靶心。随着商业运营的深入,对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的细腻剖析成为了提升效能的必然要求。顾客需求的日益细分与个性化,要求推广行动必须具备更高的精准度与针对性,否则即便人潮涌动,倘若未能有效让消费者实现购买,最终的销售成果依旧堪忧。
兰德尔购物中心与本地社区和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特定目标群体 ©网络
商业推广的核心目标在于驱动销售业绩,而非单纯聚集人流。其终极目标在于高效引导大量潜在消费者转化为实际购买者,实现收益最大化。这实质上是一种规模化的需求与供给匹配过程,与“糖酒交易会”或“相亲大会”在策略逻辑上异曲同工。传统“糖酒交易会”的主办方通过收取展位费盈利,其关注点自然落在吸引更多参展商以增加收入上,这反映出一种不直接挂钩成效的商业模式。相反,“相亲大会”可视为按成效付费的模式,那么组织者在筹备阶段就会深入分析参与者的背景与需求,通过精细化标签和匹配分析,以提升成功概率,体现了对投资回报率(ROI)的高度关注。
对照商场的营销推广,如果不对销售结果做考核,就是“不按效果”付费的逻辑,无论多么强调策略的重要性,最终都可能成为人流吸引的单一导向,因为这是最容易被观测到的指标。相反,一旦将销售成果作为核心考核依据,便踏入了“按效果付费”的理性框架,就会让促销策略重心转向销售额提升,使每一步动作都紧密围绕销售增长而展开。
推广如同战役,需周密策划,确保知彼知己
每一次推广活动启动前,首要之举是透彻分析外部市场动态,同时深入审视内部资源状况,之后再做细致深入策划,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在RET睿意德运营项目的推广立项前,相关同事会聚焦讨论以下几个议题:
为什么现在做活动?
这是在明确促销的目的。无论是旨在利用节庆时机争夺顾客流量,应对新兴竞争对手的商场开业冲击,还是伴随新店铺集体亮相以刷新消费者体验,各具特色的活动背后,其目标客群及实施方案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
尚泰芭提雅海滩购物中心通过举办音乐节,助力芭堤雅成为知名的音乐之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众多音乐爱好者 ©网络
要谁来?
很多商场的客群具有多样性,每次活动不一定是都聚焦全量客群,有时是为了稳固核心的中坚老顾客,有时则是要破圈吸引新顾客,不同的目标客群,活动的策划主题与宣传策略需截然不同。在活动筹备初期,明确界定目标受众群体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它不仅为活动提供了精确的指向,也确立了后续策略制定与调整的基本坐标。
我有什么?
明确活动目标之后,紧接着需考量的是现有资源能否有效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并探索最有利于目标达成的策略组合。这一过程涉及对商场内部品牌生态的深入摸底,评估与竞品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如何放大这些差异点,以突显商场的独特卖点。须铭记,商场活动的终极目标是驱动销售增长,而商户作为商场的核心资源,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在审视“自身拥有什么”时,核心环节在于与场内品牌开展深度对话,洞悉他们在商品、促销策略、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与调整计划,这些信息对活动策划至关重要,直接关乎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比斯特购物村拥有130多家设计师品牌精品店,通过深度折扣策略吸引了大量寻求高品质商品但又希望节省开支的顾客 ©网络
他们为什么要买?
既然销售是最终目的,我们需要深入思考:顾客增多是否直接等同于购买行为的增加?是因为新品牌的入驻或首店效应激发了消费兴趣?亦或是老品牌新品上市、独家优惠吸引了顾客?还是积分加倍等促销手段在特定时段内可促进购买决策?作为运营者,必须切换至顾客视角,依托对场内品牌及市场竞争态势的深刻洞察,透彻分析顾客前来消费的真正动机,防止不自觉地落入“人流大了自然销售多”的被动等待误区。
不仅要达成当下目地,又需助力阶段目标实现
虽然我们很难针对每个具体的活动,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但是针对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对市场推广应聚焦的重心做出明确。无论项目的即时环境如何变化多端,把握住各阶段的主要导向,是确保推广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新项目:留存为王,复购是金
新项目启动,多数人以为推广首要任务是吸引新客,这仅是浅层目标,核心在于顾客留存,构建持续回访的忠诚基础。不论是RET睿意德团队服务的北京SKP等线下标杆,还是线上电商头部京东,初期的推广本质都是在客户留存与复购上,因为没有留存的单次流量,即使产生了购买,就获客成本而言都是亏损的。
以美国迈阿密的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为例,这座现代购物殿堂在开业之际,不仅巧妙利用开业初期的轰动效应吸引人流,更通过构建精细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以及实施如会员专享服务、积分回馈计划以及行业领先的售后服务等策略,精心培育了一个促进复购的生态环境。例如,其会员计划不仅提供积分累积与兑换、优先参与活动等基础权益,还根据会员的消费偏好提供个性化推荐与定制服务,极大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与品牌忠诚度。
布里克尔城市中心建立了完善的CRM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商场能够精准地了解顾客需求,增强顾客满意度,从而促进复购 ©网络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确保了Brickell City Centre在吸引初始客流的同时,更有效地将初次访客转变为重复消费的忠实顾客。它揭示了一个成功的商业街或购物中心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道:即在吸引新客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通过高质量的顾客体验和持续的价值提供,形成稳定的顾客复购循环,最终实现商业项目的长期繁荣与价值最大化。
成熟项目:破圈而出,寻找新增长
随着时光流转,商业体如购物中心等自然面临更新迭代的迫切需求,在此过程中,最为直接有效的路径便是引入新兴品牌,以此为桥梁触及并吸引全新的消费群体。因此,创新促销活动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不仅持续吸引新鲜血液,更关键在于维系这批新客群,让其成为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石,从而驱动商业体在变革中重获新生,实现从内到外的全面跃升。
以美国纽约的知名购物中心Westfield World Trade Center为例,它生动诠释了如何在成熟项目的背景下,不拘泥于现状,勇敢跨越传统界限,挖掘前所未有的市场潜力。面对日益挑剔的消费者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Westfield并未仅仅局限于强化现有顾客的忠诚度,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大胆的道路——跨界融合与文化创新,以此为杠杆,撬动全新客群。
韦斯特菲尔德世界贸易中心与国际时尚品牌、设计师品牌以及本地新兴品牌合作,创造独特的购物体验,吸引追求新鲜感和独特性的消费者 ©网络
他们通过与国际时尚巨头如Supreme和Louis Vuitton的跨界合作,在购物中心内打造限时概念店,不仅展示了限量版联名商品,还通过艺术装置、互动体验等活动形式,吸引了远远超出传统购物群体的年轻潮人和时尚爱好者。这样的举措不仅让Westfield World Trade Center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成功地引导了不同年龄层次与消费偏好的人群汇聚于此,实现了顾客群体的多元化扩展。
在此过程中,促销活动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通过创意营销和个性化体验设计,不断吸引新鲜人流,确保这些新访客能够转化为忠实顾客,从而为购物中心的持续升级和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老项目:焕新求变,转型重生
在商业快速更迭的今日,诸多商业项目面对日益严峻的老化危机,它们亟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业态调整和空间焕新,更是要深入挖掘这些商业空间的独特文化底蕴,通过创意营销活动与跨界合作,引入新鲜品牌与体验,吸引新一代消费群体的目光。
以新加坡的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The Shoppes at Marina Bay Sands为例,它生动诠释了这一变革的力量。滨海湾金沙作为21世纪初落成的高端综合度假胜地,仍面临着保持新鲜感与吸引力的挑战。面对新兴购物体验的竞争,该购物中心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推广措施与战略转型,旨在超越传统的购物定义,转向提供全方位的娱乐与生活方式体验。
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的teamLab数码光画布将数字艺术与互动科技结合,创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体验,吸引追求新鲜感的年轻消费者 ©网络
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没有满足于其世界级建筑设计的光环,而是深入挖掘其作为城市地标的独特魅力,通过策划国际艺术展览、举办时尚周活动、引入虚拟现实体验式购物等方式,创造性地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此外,它利用其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定期举行户外音乐会和节日庆典,将购物体验与城市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成功吸引了全球游客及当地居民的关注与参与。这一系列推广活动的核心,在于不仅仅追求商户的迭代更新,而是深挖项目本身的文化与创意潜力,通过与全球知名品牌及艺术家合作,打造独一无二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这一转变不仅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更展示了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智慧营销与深刻洞察,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项目价值的持续提升。
营销推广提升的根本,在于增强对品牌与消费者的联结力
有人会说,市场推广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销售,还有为项目的品牌提升助力。不可否定,原则上是这样,但我们也需要澄清一个事实,购物中心不仅是一个“低品牌价值”的类别,且品牌的形成也主依赖于“实际感知”。这是因为,消费者忠诚的本质,更多体现在个人时间的分配和偏爱品牌的选择上,而非对某购物中心的绝对忠诚。在品牌同质化竞争中,顾客不会特意倾向于某一购物中心,除非它能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
加之,多数购物中心服务于特定区域,该区域内顾客对其早已了如指掌,宛若生活中熟悉的邻人,品牌印象的建立已悄然完成于日常的亲密接触中,无须额外的外界评价来构建认知。
因此,对于那些在功能与内容上未能展现出独特差异的购物中心而言,想仅凭借加大宣传力度来塑造或提升品牌形象,实现吸引力,是不现实的。
圣胡安购物中心组织各类亲子活动,鼓励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同时增强对游乐区及整个商场的品牌好感度 ©网络
同时,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实体商业空间,本质是一个平台,其价值的核心在于“交易效率”——不论是场景、体验、社群等策略方法,最终的商业闭环都体现在空间变现效率上。而效率提升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平台两端——品牌与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为。因此,构建与场内品牌的深度协同机制,通过会员体系和数据分析精准捕捉消费者行为趋势,以及敏锐监控竞争对手动态,这些都是营销推广活动中提升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基石所在。
每一次的活动,就是一次规模化的“超级匹配”,若是脱离了对参与各方深层次的理解、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持和情感纽带的构建,便如同盲人摸象,不清楚双方的实际状况与真实需求,必然难以达到高效的匹配效果。
结语
商业的第一核心是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实质性需求,在此功能性满足之后,再通过深化与顾客的情感链接和增加粘性。正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不管理”,其至高境界在于构建一套自运行的机制,让组织在无需过多干预下高效运转;而推广的至高目的,也在于实现“不推广”,以有效的商业功能与顾客关系构建,来形成持久的稳定。洞悉本质的运营者,会将营销推广视为一个工具,他们知道这个工具无论锋利还是迟钝,对最终的价值创造都不具有决定性,最为关键的,还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