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公园商业的进化方向,必然是“越来越野”?
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对于疲于追逐金钱、效率、利益的都市人,回归“户外慢生活”似乎成为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的另一面期待。在繁华的商业地带,若有一片生态庭院,带着野性的呼唤, 静静地躺在高楼的怀抱,等待着每一个匆忙的脚步,将是对城市生活理想的极大赋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近年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愈发强烈。这种情感上的需求促使设计者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在城市中保留自然空间”的理念融入到多元化的场景之中,尤其在商业空间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由此,我们也就见证了“公园商业”的加速兴起。其通过引入丰富的绿化植被、创造宜人的户外活动区域,以及举办各类文化休闲活动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逃离都市喧嚣、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为商业投资者带来了新发展方向,使实体商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消费者行为变化等挑战时,能够增加独特竞争力。
“公园商业”的目的是什么?
人们承受的压力越大,对于“松弛感”的环境需求越大,这推动了现代商业的核心功能逐渐由传统商品交易转向全面的休闲体验: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购买产品,而是更加重视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价值和体验质量。公园商业形态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它通过打造一个集自然美景与休闲设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为快节奏的城市消费者创造一个即时休憩的场所。
日本Grand Green Osaka的设计理念是将大阪的创造力和风格与日本花园的历史相结合,融合“大阪 MIDORI LIFE”的理念,创造出一个既现代又充满自然之美的城市绿洲 ©网络
公园商业的规划通常也会融入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设施,例如户外运动场地、儿童游乐区、艺术装置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群体的需求。这样的综合性设计有助于减轻消费者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在短暂的停留中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和恢复。
为什么“野趣”能让公园商业的目的更好实现?
根据生物亲缘性理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与生俱来对自然的亲近感。这种亲缘性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上,更深层次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因此,当我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时,比如茂密的森林、奔腾的瀑布,甚至是简单的草地和树木,都会触发内在的愉悦感和放松感,且“浓度”越高效用就越大。一片树林相比几棵树,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视觉信息,还包含了丰富的声音、气味等多感官体验,这些都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连接自然,从而达到更深的放松状态。同样,一个瀑布相比一个水池,其动态的水流、飞溅的水花以及伴随的自然声音,能够更强烈地唤起人们的自然感受。
自然材料的质感对人的心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石砌的地面相比于光滑的瓷砖,更接近自然的触感,能够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安全感。而粗糙的岩石表面,不仅保留了自然界的原始面貌,还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增强与自然的亲密感。此外,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历史紧密相连。许多文化和传统习俗都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这些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身处自然环境中时,不仅是在享受物理上的放松,也是在与我们先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这种深层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强化了释缓放松。
Ala Moana Center是世界最大的露天购物中心之一,其以开放式的设计让夏威夷明媚阳光、海风与场景相结合,为顾客营造自然轻松的休闲氛围 ©网络
商业空间从封闭的钢筋水泥建筑到开放的街区,再到与公园结合的公园商业,这一演变路径背后的驱动力是强劲增长的休闲体验需求。绿色生态的核心在于自然,而自然的精髓在于“够野”,即越接近原始自然的状态,越能提供强烈的放松感和沉浸式体验。
为了更好满足消费者深度体验的追求,公园商业未来必将朝着“越来越野”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商业空间将更加注重自然元素的引入和生态设计的优化,不仅限于简单的绿化装饰,而是要创造更加真实、多样的自然环境,如森林、溪流、山丘等,让顾客仿佛置身于真正的自然之中,同时结合内容的创新,如户外探险、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进一步加深顾客与自然的连接,使得不仅能提供视觉上的享受,还能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创造更立体的体验和放松感。
什么是“野趣”的精神内核?
一个好场所的背后,是其所蕴含的精神主张,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社会关系的构建;好场所的表现,则是对行动的引导,通过环境设计自然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野趣”的内涵虽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化,但其核心价值不变,始终指向真实的个体、自由的人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契合了人们追求生命真实的本能渴望,也指向了人的自由与完整性。
追寻真实——活动主体的内在真实及外在的自然流露
“野趣”即“真实”。在公园商业中,由“野趣”带来的快感,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单纯愉悦,更是一种轻松的审美体验,它与自然的丰富、生动和深邃相得益彰。
“野趣”价值取向不仅舒展了人们的心境,使他们在野性自由的田野、土坡、草地、溪流、怪石中自由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所感所行,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素材,用以展现当下的“自我”。当人们与环境互动时,人、材料、环境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画”“真实之画”。
曼谷Mega Bangna将自然与商业巧妙融合,通过其独特的山谷式下沉广场和绿意盎然的Foodwalk区,为顾客提供了一种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游动购物体验 ©网络
这种浑然天成的“野趣之风”不仅让人感到真实和纯粹,更让人被这种自然的魅力所吸引、所卷入、所俘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更好地释放自我,体验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愉悦感,这种体验是现代都市生活中难以获得的。
通向自由——打破常规格调,融入多样的自然舞台
“野趣”即“自由”。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也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们。丰富的布置让人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与环境及装置互动,与游伙伴交流协作。这种“自由”不仅仅停留在认识论层面,更深刻地体现在审美层次上。
日本南町田Grandberry Park将商业与自然深度融合,通过大面积绿地、流水景观等设计,打造了一个让人在购物中也能感受自然宁静、释放心灵自由的独特空间 ©网络
在沉浸和互动中,人们不再以“认识者”或“征服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能够在与植物、生物、与他人的互动中,停下脚步去倾听旷野的声音,感受“存在”的呼唤。这种体验让人与人性中“诗意的存在”面对面:无论是兴致勃勃地“观赏蜥蜴赛跑”,或静待“昆虫梳妆”。在这样的场景中,人们的率真心得以飞扬,自在的灵魂得以奔放,生命个体特有的自足自在得以舒展。
热烈绽放——在粗犷与奔放中释放生命的活力与动能
“野趣”即“生命力”。无论是真实,还是自由,“野趣”最终都指向人们热烈活泼的人性,使人深切体验到灵动不息的生命力。正如梁启超先生在《美术与生活》一文中所言:“趣是生命能量的富有,是生活的朝气与灵机。”
“野趣”不仅是一种环境体验,更是一种生命智慧的流露。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的生命力,将最率真、活跃的生命能量充分释放。这种体验超越了其他形式的乐趣,因为它触及了人与自然最深层的连接,让人在自然中找到自我,感受到生命的朝气和活力。
台中PARK2草悟广场的石头景观,以原始质感的天然石材与旱生植物相映成趣,营造出一个既生态又充满野性魅力的独特环境 ©网络
在“野趣”中,人们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积极参与者。他们可以在田野、土坡、草地、溪流、怪石中自由探索,与自然界的万物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感官体验,更激发了内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的迸发。
什么是实现“野趣”的关键控制点?
“真实”“自由”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些精神内核必然要依托于具体的活动形态,那么在造场过程中,这种“野趣”主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基于RET睿意德在绿色生态商业的经验积累,总结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
要保有“自然趣味”
在当今商业建设中,不论是街区还是封闭式商业大盒子,环境设计往往过于注重商业效益,而忽视了环境多样性与人文价值的体现。很多情况下,设计者倾向于模仿、复制成功案例,而未能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文化特色与历史背景,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安全性”,将自然环境中富有生命力的细节一并剔除。
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保留了废弃铁轨中自然生长的野花杂草和抗旱扛风的原生态植物,摒弃了传统修剪式园林的人工味,强调自然的荒野与无序 ©网络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保持自然性、提升空间灵活性、合理运用色彩与光影、以及选用低结构化材料等方面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许多设计过分追求“人工自然”的效果,过度强调环境与材料色彩的多样性,反而遮蔽了自然本身的魅力;过分追捧“洋气”、“新颖”、“奇特”的设计理念,却忽略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台阶缝隙中生长的青苔植物,只要不影响行人通行,就无需清除,这些细微的生命体正是自然野趣的生动体现;建筑表面自然形成的灰褐色斑点,记录着时间的痕迹,只要建筑本身稳固,就没有必要将其外墙统一粉刷成单一色调,这样既抹去了场所的记忆,也丧失了那份独特的野趣。
要有“人文关怀”
中国人建造庭院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一追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描摹和仿照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天地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通过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人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当前很多项目的环境创设往往过于强调实用性,放弃了人文关怀。很多设计者站在“自然征服者”的角度,自上而下地“审视”和“探究”自然元素,缺乏对植物的感激、尊重和欣赏,欠缺了一种“人文”视野。
Bal Harbour Shops商场内外种植的热带植物和花卉,以及喷泉和水池,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顾客提供了一个清新、自然、凉爽的购物体验 ©网络
真正的“野趣”是环境中的一种直观、神秘的自然表现,能够直击人们的心灵,产生心理上的震撼效果。这种“野趣”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展示,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终极人文关怀。它指向生活和人生,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使生活更加充满情趣。只有从“人文”视角出发,关注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及人们发展的独特性,才能在环境创设中彰显出独特的“野趣”,使环境成为人们“诗意”生存和成长的场域。
要激发“生命力”
人们在游逛过程中至少涉及两种关系:一是人与环境中素材的关系,二是人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对“野趣”的强调,意味着在这两种关系中,人们的生命力会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展现。
当人们与环境中的素材互动时,其“生命力”的发挥不仅需要提供选择现有素材的机会,还需要激发人们对素材进行创意开发和使用的动力。如果设计者只关注自己的目标是否实现,而忽略了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展现出的“生命创造力”,那么这种设计就会变得僵化。仅提供有限的操作方式,不仅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也抑制了他们展现丰富生命能量的机会,最终使人们的生命力被困在狭小的空间内,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压制。
米尔顿凯恩斯购物中心拥有英国最大的室内海滩,使用了超过 102 吨沙子来打造这个海滨风格景点,孩子们还可以在这里堆沙堡玩耍,全家人可以在这里享受一天的休闲时光 ©网络
人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样重要。无论是在家庭、朋友还是恋人的关系中,如果处于就地取材、无限制、自由协作的氛围中,人们会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接纳、互相敞开。在这种质朴的人际关系中,活动主体的内心是单纯、真实和透明的。
要深挖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人类精神的真实体现。这种精神源自于广袤的历史,蕴含着纯净与淳朴,能够引导人们重温那些简单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在项目设计与规划中,融入民间游戏的元素,能为空间增添一份灵动的气息,使人们在喧嚣中依然感受到自然与人性的贴近。
通过营造“野趣”环境,比如在公园商业中设置模拟自然地貌的游戏区域,或者组织传统的户外游戏活动,可以让人们在自然的怀抱中重新找回那份失去的纯真与自由。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更能激发心灵的活力,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可以自由呼吸、自由探索的天地。
马来西亚The Curve Mall在开斋节设置了诸多传统游戏,包括congkak、batu seremban和kaki panjang等,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图为顾客尝试Kaki Panjang的场景 ©网络
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点,它们深深植根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之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项目规划中保留和发扬这些地方特色,通过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可以增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语
爱默生曾说,“自然之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从时间上看是最先,从重要性上看是最大的”。这里的自然有两重含义,即人生命之外的自然和生命之内的自然。生命之外的自然是指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对象;生命之内的自然是指人本真生命内部的自然状态,是精神之所在。
拥抱自然才是人类的本能——这值得每位公园商业营造者深入思考:如何透过外在自然的营造,建立与内在世界的微妙联系,充分激发人的内在自然,从而让更多人找回对眼前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