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 如何在商业超饱和的二线城市,突破竞争上限,再造新顶流?

如何在商业超饱和的二线城市,突破竞争上限,再造新顶流?

2025-04-10

西安万象城的成就,本质是一场“裂缝中的革命”——在饱和的市场中撕开文化创新的口子,在消费分级中搭建阶层对话的桥梁,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种下一棵“生态之树”。这场商业实验的价值,早已超越销售额的数字游戏。它揭示了一个本质规律:在算法统治的时代,唯有将文化基因编译为可交互的消费密码,才能让千年古城在商业镜像中看见自己的未来形态。


西安万象城是华润置地在西安曲江新区打造的超大型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5.5万平方米,是华润万象生活直管的M1级重奢商业项目。其核心地标“生命之树”高达57米,设计灵感源自丝绸之路的七种气候带,拥有60多片独特的“叶片”,巧妙融合自然与文化元素,迅速成为城市文化新标识。


项目于2024年12月9日正式开业,首日即吸引了近40万人次的访客,随后持续引发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被国内业界誉为年度“现象级”商业项目。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获得巨大成功的项目,可能大多数人想不到,当初面临的挑战堪称“超高难度


市场饱和的窒息感

西安的人均商业面积显著高于绝大部分同类城市,而且,大部分商场的日均客流量在过去五年中持续下降。特别是在项目周边3公里范围内,SKP、大悦城等7个商业体形成了一个“竞争红海”。与西安万象城处于同一档次的SKP,在奢侈品消费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赛格和大悦城等则分割了中端市场,而计划于2026年开业的西安太古里,作为该品牌国内规模最大的项目,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让新入局者有着几近窒息的压迫。


消费能级断层

西安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省会城市处于中等水平,但消费结构呈现不良的哑铃型特征——高端奢侈品与市井经济并存,中间层体验型消费供给严重不足。这种断层让很多传统商业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运营困境。


文化认同的割裂

西安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呈现“符号消费化”倾向——既渴望传统元素的视觉奇观,又拒绝刻板的历史说教。如何融合在地文化,又避免沦为文化赝品是极其重要但并不容易解决的难题。 


aadadb695f7df1cb6b77fb0b1bdf7d49b.jpg

 西安万象城外景图 ©网络


面对这场挑战巨大且必须获胜的关键战役,项目给出的答案指向“文化基因重组”与“场景民主化”的双螺旋创新。通过全面的资源整合和深入实践,使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红海”中脱颖而出,突破了现有商业创新的天花板。这不仅在西安市场树立了新标点,更成为了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新坐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RET睿意德集团的中商数据凭借深厚数据优势,为项目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以下对项目的成功策略做出总结如下:


cc8bcfe93c2840944363aa6b2037b5628.png

深度编译文化基因

转变为可交互的消费密码


当商业空间能承载集体的精神叙事,消费便获得了超越物质交换的史诗性,新一代的商业不是在建造功能空间,而是在编写城市进化的开源代码,推动城市的不断演进与发展。


西安万象城邀请了英国知名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领衔设计,他没有选择简单复刻传统的仿唐风格,而是深入探究西安的文化基因,并以一种近乎分子级别的精细度对其进行重组和创新。外立面采用了独特的唐三彩陶釉工艺,巧妙融合了飞檐列栋和坊格式肌理,形成了一座2.8万平方米的现代釉面框架,将“盛唐密码”转化为全球可识别的视觉语言,赋予建筑灵动的曲线美和深厚的历史韵味。


336de813a89d02d9592a19597633989d7.png

源于唐三彩工艺的釉面框架 ©网络


在自然元素的应用上,竹之光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丛林中的竹子,通过超大面积的竖向玻璃元素营造出现代感十足的空间,同时不失传统美学的韵味。光影交错间,竹节造型的玻璃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丛林之中。灵感之桥则连接着购物中心的南北两区,其巨大的玻璃立面如同悬浮在空中的透明观景台,提供了一个可以同时观赏生命之树和电视塔的独特视角,打破了传统商业空间的界限。


而最为瞩目的则是高达57米的“生命之树”,它不仅是一个壮观的艺术装置,更是对古观音禅寺千年银杏古树的现代诠释。主体钢结构内部嵌入了七重生态景观气候系统,使其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时间容器”。每一片巨型叶片都是一块动态调节的光影画布,60片金属叶片螺旋上升,寓意丝绸之路的生态变迁。夜间,算法生成的光影效果重现了盛唐时期的辉煌纹样。“生命之树”的光影艺术大秀特邀好莱坞特效团队Territory Studio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节日或特殊时刻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表演。


aadae8a468a67c198934d4bf960d4a55f.jpg

商场四层被誉为“最美打卡地”的晴空之阁 ©网络


此外,项目中还融入了许多细腻的设计元素。屋顶花园的设计中,植物景观被赋予高度艺术价值,从低矮灌木到高大乔木,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中心花园。晴空之阁的设计,则巧妙地将穹顶灵感与自然叶片形态结合,并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阁”元素,使得在穹顶的映衬下,“生命之树”显得更加壮丽迷人。


33c17cb5b9b947a997b111d71cef82135.png

借助“首店经济”

激活消费分级的中间层


在奢侈品与大众消费之间的价格断层中,万象城借助“首店经济”策略,精确锁定消费分级中的中间层,即追求“精致平权”的新中产群体,以此激活更广泛的消费潜力。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近200家区域首店的多元化品牌矩阵,万象城不仅引入米其林、黑珍珠等高端餐饮品牌,还巧妙地利用“平替奢侈品”如%Arabica咖啡和星巴克臻选店,满足中高端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以MUJI生活主题店等新型业态,提供价格亲民且设计感十足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有效填补市场空白,实现“高端体验民主化”。


22263dc1ce5039d35c7d110849a1e31f9.jpg

一层中庭Vivienne Westwood快闪主题展现场 ©网络


万象城的品牌布局策略,形成稳固的“金字塔”结构,既保证了高端消费的吸引力,也通过分层体验设计,让高成本的沉浸式享受触手可及,打破传统“高端消费即高门槛”的固有印象。例如,西北首店的法式轻奢烘焙品牌BUTTERFUL&CREAMOROUS、魔都冰淇淋天花板LUNEURS等,都是对“首店集群”策略的生动实践,创造出新的社交货币,激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的自发传播。


在餐饮矩阵的构建上,万象城注重新鲜感和稀缺度,引入近80%的米其林、黑珍珠及首店品牌,显著提升西安商业体的餐饮品质。同时,涵盖山石榴贵州菜、NEED创意韩国料理等一线城市的品质餐饮,以及星巴克臻选店、Peet’s皮爷旗舰店等休闲餐饮品牌,全面满足新中产对精致生活的追求。特别是甜品烘焙品类,如入口天物、九十葉冰激凌等,成为游客和当地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55d94a67d3e8d9e4e191064a05755811b.jpg

PeakPerformance西北首店 ©网络


这种首店集群策略的本质是对中产消费密码的系统破译。Olé精品超市与MUJI的组合重新定义了品质生活标准,lululemon、SALOMON等“中产三件套将运动消费升级为圈层标识,COS、Exception例外等时尚首店则填补了区域美学消费断层。项目通过轻奢刚需+重奢提气的双轮驱动,既满足新中产不为过度溢价买单的理性诉求,又保留奢侈品带来的身份想象空间。


007e47d22d8cd9b6ce84cba4e5f16cb96.png

用“生态共生”理念

重构商业与城市的共存关系


西安万象城以“生态共生”为规划核心,通过空间设计与城市功能的深度协同,重新定义了商业空间与城市系统的共生关系。项目以“Nature | Culture | Future”为价值坐标,将自然生态、文化基因与未来场景编织为有机整体,构建起兼具生态韧性、文化认同与可持续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其创新性在于突破传统商业空间的封闭性,通过生态要素的系统化植入与功能复合化设计,使商业体成为城市生态网络的延伸节点,实现从孤立消费场所向城市有机体的转型。


dd2ba22715eb1f5a3a5f5c19d374b3476.jpg

“生命之树”一角 ©网络


在空间策略上,项目以“垂直绿洲”重构城市生态界面。设计团队以秦岭自然生态系统为原型,借鉴“丛林漫步”的叙事逻辑,构建起三维立体的生态游园体系。从“竹之光庭”的生态中庭到“生命之树”的立体绿核,从丹霞地貌启发的曲线界面到仿生天窗的光影剧场,每一处空间均以自然元素为设计语言,形成“移步异景”的沉浸式体验。通过大幅提升生态要素渗透率,使得项目在主城区稀缺的高强度开发区域中,创造出可呼吸、会生长的“生态容器”,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城市公共活力的催化剂。


项目以创新的“泛策展型”空间设计,将顶层空中花园转化为四季更迭的生态剧场,中庭弹性空间可灵活切换为艺术展陈、城市论坛或市民集会场所,连廊系统则演化为流动的社交网络。这种可生长的复合空间模式,使商业体成为承载城市文化记忆与未来想象的开放平台。


99ed5ab69a50efbbd0673f47de5eb326f.jpg

西安万象城奇迹大道 ©网络


项目通过生态要素优化空间品质,文化基因强化场所归属感,未来场景激活持续生命力,最终形成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城市有机体,实现了从商业载体到城市公共品的质变。这一实践印证了城市规划学者Jan Gehl提出的“柔性城市”理论:当商业空间突破物理边界,与生态网络、文化脉络、社会活动深度交织时,便能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触媒点”。


aa1f377b178270e5c4c2a449c96477d8e.png

以线下内容持续创新

加速线上口碑发酵


随着数字原住民的崛起,“社交+购物内容+消费的新商业零售模式日渐成为主流。商场不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是演变为融合社交、娱乐、体验的数字化生活空间。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已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构建商业热度和人格形象的核心引擎。


6664926fe04f17ef698d897df67cf4c9e.jpg

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 DBR22全国首展 ©网络


西安万象城在开业阶段就深谙线上造势的重要性,通过深度策划的高规格活动,持续影响消费者的心智。其邀请好莱坞灯光特效团队打造的生命之树光影秀,不仅在线下制造了震撼的视觉效果,更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这种内容营销策略精准抓住了年轻消费者追求新奇体验和社交分享的心理特点,通过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方式,将一场原本局限于物理空间的艺术表演,转化为可被无限次观看、分享的数字内容资产。同时,项目方巧妙地运用了KOL营销矩阵,分层级邀请本地生活类博主、艺术领域达人和汽车爱好者进行体验式传播,使不同圈层的目标客群都能在各自熟悉的社交平台接收到定制化的内容。


88292b9360a570a2920af16f390c12c88.jpg

万象主题戏剧巡游 ©网络


西安万象城通过深入构建内容基因,打造了区别于传统商场的独特优势。项目方没有将艺术活动仅限于一次性表演,而是采取系统化的内容运营策略,确保这些活动能够持续发酵并产生长远影响。根据季节变化,万象城利用其生态优势举办多样化的游园主题活动,鼓励顾客参与并分享体验,发起带宠物逛万象城等社群活动,引发社交聚会与晒照潮流。此外,万象城还与多个品牌合作发展社群,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比如,与Columbia合作推出“玩徒净山计划”,组织公众参与山间垃圾清理活动;以及与DIKENI共同发起的种植活动等。通过这些举措,万象城不仅丰富了顾客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强化了自身作为社区中心的角色,促进了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深度互动。


结语

西安万象城的成就,本质是一场“裂缝中的革命”——在饱和的市场中撕开文化创新的口子,在消费分级中搭建阶层对话的桥梁,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种下一棵“生态之树”。这场商业实验的价值,早已超越销售额的数字游戏。它揭示了一个本质规律:在算法统治的时代,唯有将文化基因编译为可交互的消费密码,才能让千年古城在商业镜像中看见自己的未来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