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精选内容系列汇总
写在前面
在睿意德,我们对内容产出详尽思考、认真研究;对内容的传播仔细观察、实时分析。对于那些能够良好地触达到读者的文章,我们心怀喜悦。在这里,我们从2018年RET睿意德发表的近400篇文章中,抽出15篇优质内容进行汇总呈现。我们深知它们受到喜爱的背后是读者朋友们对价值内容的渴求,以及与我们产生共鸣的默契。那么,这些文章都涉及到哪些话题,又传递了怎样的想法与观点?
快闪店,根据人格化的个性特征,提供一个短期聚集消费者的效应,由于其呈现速度快、部落特征明显、口碑效应足,快闪店很快成为推进中国零售市场的时尚风向标。那么,一个好的快闪店应该怎样设计?
从人的需求与欲望出发,设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得到注意、如何营造体验、如何建立互动、如何促进分享,如果在一个商业空间里能做到这四点,至少就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当然,也可以有更多的创意与效果,能产生更多的价值,但这四点,是一个基本。
快闪店越来越为商业和大众所熟知,在这其中渐渐产生一些设计上的趋势,虽然快闪店的形态是多样的,但总体的趋势却仍然是设计时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如以美食作为沟通的载体、商业与文化艺术结合、突出社群的属性和与新技术的融合。
在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观察的42个城市中,购物中心停车场数量达到58.6万个,停车场建筑面积为2280万平方米,几乎是总商业建筑面积的30%。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运营者意识到,设计合理、泊位充足、拥有良好管理水平的停车场能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多的人流及商机。
伴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购物中心的重要配套设施的停车场,不止承担着基本的停车职能,还承担着与场内商业运营管理行程有机结合的重要任务。
为了让停车场更好地服务购物中心,除了车位配比、车库高度与宽度、流线与标识是应当提前规划设计的,停车场的人性化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一些女性主题停车位、电瓶车接送寻车等。
从当前趋势来看,停车场管理越来越智能化,购物中心停车场也有望实现联网数据共享。由此,购物中心运营者可以通过场内停车量、收费额、客流方向等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特征,为购物中心提供更细化的数据支撑。
于购物中心而言,美食广场除了具备功能性之外,也有重要的休闲娱乐功能,逛街的人们来这里休憩,周边办公的人们来这里解决午餐,有时候也可以成为约会商谈的地方;以业态分布来看,除了常规的餐饮品牌之外,美食广场以小吃小食的特色来填补中低价位餐饮的空缺;同时,这样的属性实际上为购物中心带来了更高的活跃人气;另外,面积足够大的美食广场也可以作为购物中心第二个聚集人气的公共活动空间,增加更多的娱乐休闲功能。
· 美食广场+菜市场
美食广场+菜市场并非以集中超市形式,而是我们熟悉的类似于"菜市场"模式的摊位,与熟食商户摆在一起。菜市场作为我们最熟知的商业场所,带着最本真的生活气息。事实上,许多欧洲的美食广场正在与传统的菜市场概念融合。
· 美食广场+娱乐
消费升级下的美食社交的时代,美食空间的概念需要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比如娱乐。纽约City Point 项目周边,建立了一个700平米的娱乐区,这里营业至深夜2点,时常举办相关活动,因地处地下位置,成为了合理的场地。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而加长了人们在这里的停留时间。
· 美食广场+文创
2010年,里斯本的市议会计划将当地河岸市场(Mercado da Ribeira)更新与改建。伦敦介绍城市新潮事物的杂志Time Out参与了投标,升级成为一个飞机库样的新工业主义美食街,保留了传统的海鲜、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并规划了开放式的食堂设计, 搭配原有的挑高式屋顶,,融入了美食广场。
Wegman、Trader Joe's 和 Whole Foods 在电商冲击和食品零售市场饱和的双重压力背景下,通过成功的运营受到美国大量消费者欢迎。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它们的成功存在相似的内在逻辑,并能给予一定的启发。
"优质食品"仅是这三家食品超市的基础诉求点,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生鲜超市都诉求的品牌利益点。因此,若食品超市不能展示出除此之外的其他差异优势,将缺乏竞争力。
他们的高端定位是从其选址测评开始的。从周边环境到交通状况再到人群偏好,多个维度同时进行,都遵循着配合其定位的原则。
高端超市对供应链的严格要求造就了他们极强的提供新鲜与渠道透明的产品的能力,加之特色服务与讲述品牌故事的辅助,打造具有格调、品质与差异化的生鲜品牌。
在日本,井盖成为了一张张承载着故事与记忆的城市名片,更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在日本1780个自治市里,有95%的城市采用了设计独特的井盖(其余5%则套用现成的模板)。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采用植物、树木、官方花卉作为图案,另外,动物、鸟,以及名胜美景、历史故事也常被做为设计题材。
根据《日本社会的井盖》一书中的调查,日本的井盖现在已有超过6000种艺术设计。由32个公司组成、专门负责保护及研究全日本井盖的半官方"井盖协会"应运而生,甚至已经在全国建设了几处井盖博物馆。 井盖,始于解决实际的细节问题,又因精致的做工、有趣的设计而成为一门艺术,最后不断普及发展成一种特殊文化。
在文创领域,日本把井盖都做出文创衍生的价值,对于方兴未艾的 IP 产业,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方法;在文旅产业领域,如何在细节营造环境的融入感,如何通过小投入提升"特色",如何发挥区域文化的价值;在设计领域,如何将传统特色与区域文化融入其中,成为历久弥新的设计……除此之外,引导民众参与,粉丝群的运作,城市文化的发展,都能在井盖文化的发展史中找到答案。
自动扶梯在购物中心里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一项职责,即垂直动线对消费者的引导。"客流即是现金流",大门将消费者引入购物中心室内之后,自动扶梯将他们输送到各个空间节点,这些节点就是引发消费的起点。
在一个商业空间中,其物理条件是扶梯布局设计的主要参考。扶梯布局方式各有利弊,在对其独立的分析当中并无好坏之分。然而,将其置于商业空间中,其舒适度、合理性以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则是对设计者整体把控能力的考量。
扶梯的实用性、相互连接的便捷性以及空间的呈现是思考布局模式的重要因素。一上一下之间,空间方位交错可带来更加的展示性;混合布局模式可填充功能多样性。其背后实则有着类似生态圈能量传递的重要性:节节相传的同时为每个环节带来活力。
除了利用扶梯本身特性决定的视野因素之外,人为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我们能观察到千变万化的购物中心扶梯呈现方式,其背后是对基本模型的变通应用。
利用有限的扶梯布局模型,可以引发出无限的创意与设计呈现方式。扶梯设计的本质是在垂直方向引发流通循环,在此基础之上,以形式追随功能。
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无疑是一种创造。有限的理论发散出的无数可能性,在商业场景中让人保持着好奇与兴奋。
今年3月和11月,RET睿意德进行了东京和大阪两次日本商业考察,庆幸终于可以近距离感受日本的设计,于是思考着这样的设计力是如何在日本商业中体现的,我们走进了这个充满设计的国家。
日本被称为"用眼睛吃饭的民族",美学设计在日本普及之高也是为人称叹的。隈研吾常去以"大与小"去描述他"层次感"设计理念,由此我们想到,去用日本所及的一个事物,以小见大体会日本设计力量的层次感。思考下来,这个设计力量竟然是海报、家居店、教堂与美术馆。
平面设计的复兴恰恰是由于消费商业兴起的推动,而它也代表了日本现代设计思想的成型,这样的现代设计风格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日本的商业设计。
日本设计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两点:一个是战后日本消费经济的崛起,另一个是国家形象重塑。人们在消费需求增长下受到设计的驱动,而在物质满足之后,不断去挖掘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而精神追求的具象化恰恰正是美学、艺术和设计。
从2017年到现在,快时尚面临着前有奢侈品市场全面复苏、后有超快时尚整体加速追赶的局面。当中产阶级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千禧一代不再满足于快时尚的短暂愉悦,仅仅以"快速"和"低价"为主打的快时尚品牌,就必须面临转型升级。
5月份,ZARA在伦敦升级重开了旗舰专卖店。这家店铺在伦敦著名的 Westfield Stratford City 购物中心内,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经历了4个月的改造之后重新面世。其亮点在于新科技带动的经营模式,要在革新中重新塑造消费者购物的便捷度和体验感。无独有偶,H&M 也希望加快布局,利用数据洞察消费者购买情况,并加速线上与线下数据的打通。
数字化正在越来越快地推动变革、激发人们的新思考。这个数字主宰的时代,我们需要透过社交媒体、技术等管道,重新认识消费者,融入人们的全新语境,构建数字化沟通体系,与消费者建立新的关系。
对优衣库来说,除了低价优质外,其新颖的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可,这其中所下的功夫在于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联名引起热卖,持续在科技技术方面研究面料的真相。例如,优衣库UT的联名异常火热,随着IP不断地更新和换代,优衣库的IP联名还将产生更多卖点。
20世纪60年代,日本掀起了久负盛名的"造村运动"。如今,日本农村的生活品质甚至已经超过城市,乡村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镇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传统景观、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了保护,乡村居住、休闲旅游、度假等相关产业旺盛。
造村运动虽然是区域性的,但眼光是国际性的。平松守彦认为,越具有民族特色,国际价值就越高。但是区域特色并不直接等于国际性,而是需要面向国内外市场,精心的加工与提炼。
居民们是造村运动的行动主体,政府不以行政命令干涉,不指定生产品种,不统一发放资金,而是在政策与技术方面给予支持。一切行动由各社区、村镇自己掌握,发挥了当地的自主性,并摆脱了依赖性。
"造村"并不只是物质性的"造物",更重要的是精神性的"造人"。人才培育是造村运动的最终目标。地方活力是否能带动起来,不仅需要有前瞻性的领导人才,还需要集合各个门类的人才共同的力量。
在1995年到1999年的5年里,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2.2%的日本,农产品的进口额总计超过了2690亿美元,占世界的10.6%,贸易逆差年平均达到516亿美元。日本农村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中期的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日本造村运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创造令人心动的场所,才能发生更多的故事。来看看在美国两座城市的两个开放式商业项目,前后时隔三十余年,却都成为为城市带来商业活力的生动场所。
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打击巨大,终于在1970年时,复兴城市的口号在美国各地响起。然而,多座城市在复兴计划中失败,唯有圣地亚哥获得成功,差别只在于一个建筑的设计理念,其关键就在霍顿广场。比起商场,霍顿广场在建造初始,更希望以"社区"的概念,用开放容纳的姿态让人们回归城市,让城市重新复活。而这钟珍贵的"社区感",比起商品和房屋的单纯交易,是高阶理念中久违的亲切,吸引人们带着生活回归并重新拾起生机。
并非是气势跋扈地建造,也并未追求豪华和大体积,似乎像是一次真诚而耐心的沟通,一点建筑形态的语言便可以说出一切。就一点而言,另一个案例也是如此。
太平洋城位于洛杉矶Huntington Beach项目分为两层,全开放式布局令人们迎面感受到加州的温暖气候。一层主力分布在两段,分别为健身馆和美食广场。二层的通道宽敞,为户外休闲提供了空间。这里的不同业态,都在项目招商之前就有了明确的布局。
在建立初期,开发商希望因被海景吸引的游客来到这里,也有可以舒适购物、享用餐点的综合区域。虽然"冲浪文化"是其典型的特色,但是他们并不希望使用冲浪板、冲浪电影海报、冲浪标识等老一套的道具,而利用新的传达方式体现这个特有文化。
虽然美国的实体商业遇到了关店潮和整体下滑的问题,但在洛杉矶与太平洋城相类似的开放式商业却仍然受到广泛欢迎。
如果以不同的业务领域细分,当今的奢侈品品牌多到令人眼花,但是其中彼此关系又是如何?这仍然容易令人混淆。我们希望通过看到商业故事,梳理更加清晰的逻辑。所以今天聊聊LV的母公司LVMH集团的发展历程,看LVMH如何一步步成为今日的奢侈品帝国。
首先,来看LVMH集团今天的构成。LVMH全名Louis Vuitton Moët Hennessy,是三个欧洲奢侈老牌的缩写,LV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M代表有近三百年历史、皇室御用香槟品牌酩悦(Moet & Chandon),而H则是世界最知名的白兰地品牌轩尼诗(Hennessy)的缩写。
酩悦与轩尼诗的创立比LV还要早上百年。1743年,作为酒商的Claude Moet建立了香槟事业,到其家族第三代Jane-Remy Moet的运营,而使酩悦品牌闻名世界。爱尔兰人李察·轩尼诗于1765年在法国的干邑地区创建了自己的酒庄。他的商业触觉非常敏锐,将品牌触角伸向了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南美、甚至日本和中国,令轩尼诗成为了顶级的葡萄酒品牌。
Dior的出现实际上是令法国时装文化影响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与LVMH建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装之后,Dior推出了香水和唇膏的产品,实属奢侈品牌拓展领域的先锋之举。但在1968年时,其香水业务被卖给了轩尼诗公司。
70年代后,西方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先后进入私有化改革,法国也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因Dior情结在心中的影响,1984年,在私有化的浪潮促使下,"世界奢侈品之父",同时也是LVMH集团缔造者的伯纳德·阿诺特将Dior当时所在公司Willot Group收购,并在之后更名为Financiere Agache,对控股公司进行了重组。
也在那个时间,作为LV的第三代传承人,LV当时的总裁拉卡米耶发现,仅仅依靠高端路线无法实现利润的再扩大化,于是决定和当时卖香槟的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合并。
1987年10月,法国股市突然崩盘令LVMH股票下降,阿诺特用皮包公司以低价买进了集团43%的股票,成为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得到了集团的绝对控制权。阿诺特正式将全球著名的Louis Vuitton与酒业集团酩悦轩尼诗合并,成立LVMH奢侈品集团。
"互联网如洪水猛兽,吞噬一切,实体已死。"这是几年前许多人的看法,互联网一路高歌猛进,的确对实体造成了冲击。
其实,不是实体商业不行,而是一些实体商业人的认知结构过时了。当线上已成一片红海,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增长速度放缓,热钱又开始更多的关注实体。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增长的需求已经无法在互联网内部消化,一方面,也是价值的回归。
技术和经济快进的当下,新模式、新概念也一再被推出,我时常想,我们应该为生活在一个有机会集体发明轮子的时代,心存感激。
曾经在一次分享会上问过这个问题:场景的定义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有装修装饰、声音、气味等等,各式各样却没有定论。表面上看,是这种基本的概念没有被厘清,背后的原因则在于,当没有能力解读新时代新现象时,知识过时后的认知无能。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商品是价值附着的唯一途径,交换就是商业的主要意义。而到了物质逐渐满足的时代,场所、平台、服务为商品带来附加值,价值的通路被拓宽。在物质过剩的时代,价值已经不用以商品为其依附,价值观成为了产品的核心。
从这个逻辑出发,商业需要提供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内容与态度。
1.内容,是持续、高度的物质舒适水平倾向于瓦解传统的快乐之源。
电影、动漫、游戏、文学、IP……各种内容都已成为购物中心主题运营的重心,但仅仅借势外部内容的导流行为还不够。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购物中心,会发现它本身就有成为内容的潜质。
2.态度,要么内容丰富,否则诚实回归,彻底的人才更有可能赢得最大限度的认同。
为何想到植物与商业建筑的关系?当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人开始偏好商业街区或露天购物中心的选择时,或许可以在"盒子"中与自然搭建起一个桥梁。这其中,并非装饰的浅层含义,更重要的是,那些灵动的植物们天生具备舒适氛围营造的能力,给人以放松舒缓的心感,或许可以令购物中心可以变成城市中央的一座美丽花园。
商业景观的添加并非基础构造元素,而是能够深入记忆的通道,消化空间棱角的侵略性张力,诞生特有的气质。植物群落或单个植物个体在形态、色彩、线条、造型上带给人们联想,即通过将观赏植物进行合理地搭配种植、造型等活动创造出特定的景观。
Bal Harbour Shops购物中心位于美国迈阿密,这是一座拥有碧海蓝天、游艇码头的城市,海滨的舒适感与奢华生活并存,而这家购物中心也具备了同样的气质。
在这里,整个购物环境自然清爽,充满艺术氛围,其中亮点就是贯穿上下两层的采光井和其中种植的棕榈等本地植物。事实上,Bal Harbour Shops品牌门店之间的空间并不宽敞,但自然的设计主题,以绿色植被布满整个空间,却充分渗透着迈阿密这座城市的肌理。
地面层当中设计了绿化带加水池,其中穿插着各式的休息平台,在绿化带尽头是一个广场,此处还有咖啡馆和餐厅的业态;开敞的部分是被抬高的树池;还根据空间分割的要求点缀着花钵;甚至在各处栏杆扶手等细节的外侧都点缀着花艺。
这是一个极佳的借鉴案例:1.添加了多重的绿植要素,将高端购物中心的标签变为了高雅;2.植物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融合了城市文化的特质;3.植物元素与水元素、业态分布各自充分融合,合理衔接,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灵活性。
女厕所门前的队伍,是许多国家都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时候,甚至会出现女士不得不借用男厕的无奈之举。在"消费升级"、"新零售"、"用户体验"等概念逐渐为更多人接受的今天,我们不妨从这个问题出发重新思考:购物中心的洗手间,在规划与运营中应该怎样提升顾客的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定位的购物中心客群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配套设施,所处的区位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的需求产生很多影响。如果购物中心的客群女性占比较高,男女1:2的比例肯定是不够用的。此外,因为不同的楼层业态规划的区别,会造成场内客群的不同,所以各层的洗手间面积与数量也需要灵活调整。
在洗手间位置安排这件事上,50米原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每个店铺到达洗手间的距离都要控制在50米以内。从主动线到洗手间之间不一定要有大刺刺的门,主动线上不突兀的通道进行引导是个不错的办法,中间也可以设置分隔的门来隔绝气味。
在日本等一些国家的购物中心,洗手间已经不再是过去的 Toilet 或是 Restroom ,而是被视为 Switch Room 的存在,即"转换室"。以转换室理念打造的洗手间承担起了切换工作、休闲、购物,以及日常和非日常的功能,远远超出"厕所"的内涵,这一趋势将随着国内的消费升级浪潮而更加具有参照性。
对于洗手间的重视,不是口号上的"以人为本"、"重视体验",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它将成为提升客流量不能忽视的一环。
"中庭"两个字的字面理解,通常是指建筑物内部的庭院空间,被称为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在设计上用来营造内外融合的重要位置,同时也在建筑内担任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种作用在商业建筑中尤为突出。
那么,合格的中庭应该怎样设计与规划?Dubai Mall 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Dubai Mall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中庭自然不止一个。而Fashion Avenue 时尚大道中庭有着不太一样的面貌——用一条名为 Fashion Capital 的地面平齐灯光T台,与时尚大道周围的70多个国际著名时装品牌商户相呼应。一条完全由矩形和梯形LED 屏幕围出的T型舞台占据了最中央的位置,无缝嵌入中庭地板,没有任何高度差,以一种平易近人的亲近度,配合屏幕上不停变换着的绚丽灯光,向所有路过的消费者和路人开放。在需要的时候,这个T台还能为商业用途服务,作为各大品牌新品发布、活动宣传的舞台空间。
时尚大道的中庭设计,用一种简单却有力的语言,将时尚购物人群的心理进行了细分剖析并加以利用,用科技手段,以多变的方式将这种充满时尚气息的氛围恰到好处的进行了烘托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