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600米古街,将20万方文旅区改造推上顶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津门十景之首……天津古文化街,这个长度687米的商街如今已是当之无愧的天津文化名片,几乎每天人潮汹涌,长期位于天津旅游及商业人流量的首位。在今年五一期间的4月29日当天,人数更是达到了25.6万人。
这条街的面积仅2.2万㎡,且是一条新建的“仿古建筑”,但正是这样一条小街,成功带动了10倍商业面积,即22万㎡商业面积的成功开发。
天津古文化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4年的街区,当时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但由于建筑古旧、功能受限,且周边区域陈旧杂乱,政府即委托天津房产总公司对整个片区进行更新重建。RET睿意德团队作为项目的全程顾问,为项目的定位、设计、招商、销售提供策略设计与落地支持,实现了古文化街以“小身材”发挥“大能量”,激发带动整体片区价值提升的开发运营,实现了项目在政府、开发商、商家与消费者的“四方满意”。
▲ 天津古文化街,图源网络
做强“文化内核”,建立流量引擎
整体改造的片区命名为“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古文化街就是片区的IP符号和最重要的资产,如果没有文化街,整个片区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旧改。因此RET睿意德与业主为项目确定的首要策略是做强“文化内核”——保留文化街独有特色,扩展其商业功能,使IP符号更具张力,实现“客流引擎”的作用。具体在操作上有两大要点。
原貌做旧复建
原有的古街相对狭窄,最窄处不过5米,与当下动辄数十米的商业街标准相去甚远,但在扩宽以增强通量和保留街区文化原味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因为街宽虽会带来一定优势,但也正是加宽的宽度,会成为文化街的“赝品”符号;而保留原样看似不合时宜的狭窄,也能给人以“真古街”的提示。同时整体街区的地面、墙面都采用了高度仿旧的材料铺设装饰,店铺亦按照之前的格局做出相似划分。
▲ 古街建筑 ,图源网络
补贴留住老字号
商业开发是一个投资行为,必须要考虑投资回报,因此大部分商街改造后都会出现租金普涨,导致原来的租户不能承受而不得不搬离的现象,尤其是承租能力较低的老字号更容易被率先“挤走”。如果街区翻新后老字号纷纷撤离,项目就会形存神散,为顾客造成名不符实的不良体验。从大局着眼,基于古文化街作为整体商贸区“流量锚点”的关键角色认知,文化街投资方以租金补贴的方式保留了全部的老字号店铺,并引入了另外一些原来没有的商家品牌,形成了天津老字号“博览会”。
▲ 泥人张老字号门店,图源网络
基于IP塑造“家族”,最大化借势与协同
运作一个大规模的文旅项目,如同做一桌“满汉全席”,主菜好是必须,做好配菜也很重要。对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古文化街领头的IP矩阵。
从聚焦天津历史文脉延续,突出天津民俗的视角着手,复建修缮了区域内的多处文化遗址和建筑,包括有天津文化发祥地之称的天后宫,距今600年的天津最大的道教殿堂——玉皇阁,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庆里,中西合璧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刘家大院。
▲ 天后宫 ,图源网络
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为挖掘历史文化,团队先后走访了严复先生的后代和历史专家,结合景观设计,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位于街区两端的牌楼得到了重新修复,“旋子大点金”式的彩绘,使南口的“津门故里”、“晴雪”和北口的“沽上艺苑”、“金鳌”十二个大字又泛出了金色光彩。
透过对历史的挖掘与显现化,为项目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整个区域充满了天津味、文化味和古味,强势奠定了“天津民俗文化代言者”的身份地位。
平衡“名利”组合,追求整体最优
因为项目是一个商业化的开发,因此要在功能、形象之外,解决好投资回报的问题。对于该项目而言,引入越多老字号就补贴越多,古建的修建越多,回报压力就越大。
以“租赁”作为回报主要来源,怎样算账都是无法解决的,而卖商铺又担心经营不可控,为以后留下隐患。
经过对市场的反复摸排和策略推演,最终为项目确立了“卖街、卖少、卖大”的销售策略。其中“卖街”的意思是在文化街紧邻地块建设两个“可卖的古文化街”新版块——“文化小城”和“古玩城”,承接想投资的客户,延展文化街业态,借势文化街人流,实现高单价的快速销售。“卖少”是控制销售店铺的面积比例,以高单价弥补回报差额,这样也就杜绝了因大面积销售可能带来的经营失控。“卖大”的策略是对部分地块进行土地招商和客户定制,成功引入了仁恒、美博城和一些大餐饮客户,既达到了销售回报的目标,还有效控制了业态,一步完成了销售与招商。
▲ 古文化街街景 ,图源网络
打破条式街区阻隔,建立业态区分导引
古文化街商贸区片区整体都是两层为主的街铺,如果硬性规划为若干条街,就一定会形成主街和次街的区分,造成主街热、次街冷的不均状况。
项目在规划时,以整体的视角看待全部区域商业,不去刻意强调各个部分的主次区分,在各条街之间尽量增加交叉口,创造了相互间可以自然转换的网格街区,使得人能够最大化地在区域内分布流动。
▲ 古文化街街角,图源网络
为了增强顾客在行走时的方向感,对各条街进行了业态的区分,以业态成为标示来形成对人的行走引导,不至于让顾客产生迷路而影响体验。
尊重外街独立价值,形成功能缓冲与客流过渡
对于一个商业片区的规划,不是关注某个局部面积收益的最大化,而是获得整体收益的最优解,这与业态的位置规划,人流的分布引导都直接相关。
我们将文化街商贸区按照人流分为了“热、温、冷”三个区域,并做出了针对性的业态安排,实现了良好的效果。
▲ 古文化街演艺活动 ,图源网络
“热区”是作为项目核心的古文化街,这里一定是项目人流旺的磁石区域,这条街安排的是人人可看、人人可触、人人可买的高频、轻便的民俗文化业态,纪念品、特产都在这条街上,包括著名的“泥人张、果仁张、崩豆张”“三大张”等知名老字号品牌;“温区”是指紧靠文化街旁侧的商业面积,设置了偏目的性的餐饮、古玩和观演业态,亦能吸引有需求的人群主动到达,同时这部分业态的租金支付水平亦低于高频业态,也能从业主收益上平衡与匹配;“冷区”是最远离古文化街的外围区域,充分借助这部分商铺的临城市道路的特征,将其作为临街铺看待,引入最为目的性的大餐饮业态,一方面方便城市人群直接到达,另一方面也是部分高端或团体游客就餐的合适选择,也较快招商到了匹配的商家进驻。
结语
商业地产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与城市、商业、文化、消费都紧密相关,相互结合有极大创造、创新的可能,每一个项目难题,以更开阔的视野或换角度去看,也都充满了转机与机会,对非标难题永远不说不可能,就一定可以找到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