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隈研吾藏匿于东京社区的商业,被我们“刨”了出来
日本媒体对 La Kagu 的评价很高,“无法复制的成功”。这个建于四十多年前的旧仓库,在隈研吾、平林奈绪美等人的手中,以隐匿于生活社区的姿态,成为了东京的时尚朝圣地之一。今年的RET睿意德环球考察日本站,也将这个项目列入了目标清单中。
早上从酒店出门的时间尚早,我们并没有选择在 La Kagu 对面的地铁站下车,而是在神乐坂这条狭道的另一端,饭田桥出了站,沿着有些坡度的小路漫步。除了想要了解这个项目周边真实的生活,也是被《敬启,父亲大人》所吸引,这部十年前的日剧,正是以神乐坂为背景。
狭窄的神乐坂
如果误打误撞走入神乐坂,一定会为风景之迥异吃惊。作为旧时著名的花街,这里保留着骨子里的江户时代风情,是个充满怀旧与风雅气息的街区,又因为许多法国人在这里聚居,古典美里渗入了些许现代感。想必,这也是现在的神乐坂能被同时冠以“小京都”和“小巴黎”之称的原因所在。在小道沿线,分布着众多或日式、或西式的小店,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还早,这些小店大多处于闭门的状态。
周围的楼房高低错落,视野并不开阔,如小镇般的气息让人放松,路上行人的脚步也慢吞吞的。有些房子处于翻新的状态,沿路施工的脚手架用厚厚的海绵包裹,防止人们撞伤。在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里出现过的“BOSS COFFEE”自动贩售机、写着大大的“福寿”的“中国家庭料理”都让小伙伴们会心一笑。
神乐坂野菜计画
一间已经开始营业的八百屋——“神乐坂野菜计画”映入眼帘,店主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看到好奇的我们,他们友好的微笑打招呼。在网上搜索一下,原来这间小小菜店也有故事。店主伊东悠介本是一名会计,有感于“日本农业面临的危机与转型”,故创立了“神乐坂野菜计画”,以八百屋为立足点,用一年时间走遍日本各地,以体验活动、小微贷款、消费者集资的形式,帮助菜农。
再往前走不远,右手边的位置能看到一座醒目的神门,乃是赤城神社。这座建于公元1300年的神社,经历了搬迁、战争、火灾,依然挺立。十年前,神社的资金来源私立赤城幼稚园因少子化而关闭,社方将神社交由三井不动产翻新与经营。最终,翻新与改建的任务交到了隈研吾的手上。
神社的主体及其新建的大楼
如今的赤城神社,除了变得轻盈整洁的主体部分,又增建了一幢复合式的现代化建筑,包含了艺廊、咖啡厅、出租公寓等商业功能,为神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时间还早,就已经有零星的几个人来神社祭拜、祈愿。
当看到“新潮社”几个字反复的出现在视野中时,我们知道,La Kagu 就要到了。创始于1896年的新潮社,是日本最著名的出版社之一,三岛由纪夫、山本周五郎、川端康成、小林秀雄等日本作家皆与新潮社关系密切。La Kagu 的前身,便是新潮社的旧仓库。新潮社在此地有大量的不动产,朝四周望去,能看到建筑上有“新潮讲座”、“读书人周刊”等等字样,但并没有醒目的出版社招牌。
La Kagu 的工作人员将阶梯旁的格挡用的铁棍抽走,我们顺着阶梯来到了玻璃门前,但是营业时间未到,我们还需等待一阵,也正好趁着这个时间仔细的看看这个仓库的全貌。La Kagu 外立面是一种低调的灰色,在连日的阴雨之后的晴空下,一点不显得突兀,走上前去仔细一看,竟然是石棉瓦。玻璃门外的桌椅很快坐满了等待 La Kagu 营业的人,都在享受着久违的晴阳。
工作人员准时的开门鞠躬欢迎,人们不紧不慢的进入其中,我们竟然不是最快拿出手机拍照的,而这里的服务人员依旧微笑着欢迎人们,想必已经十分习惯人们的“朝圣”了。一位老太太拿出小本,托在手上写写画画;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矗立在右侧抬头望得有些出神;几个结伴的女孩子一起挑选衣物,小声用日语交流着;两位中年主妇径直走到餐厅的位置坐下,开始聊天……这里的气息,使人忘记我们是来做考察的。
一层的咖啡厅
960㎡ 的 La Kagu 售卖的商品有些繁杂,除了衣服、鞋帽、配饰等,还有很大一片区域用来售卖家居用品,沙发、桌椅还好,你甚至能在这里买到斧子。我们提前了解到的是“衣食住+知”四大板块,二楼甚至有一个不小的场地,用于新潮社邀请到的文化名人在这里开展文化讲座,有定期的荐书、售书活动,让这里成为了社区的文化中心。
用于举办讲座的空间
La Kagu 并不让人觉得拥挤,通过展示台的方式摆放的商品,业态分布自然而然的杂乱无章,甚至靠墙位置的商品会故意的乱一些,仔细观察一番,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座椅都是陈旧而整洁的,试衣镜是用旧的水管改装的,洗手间与电梯的指示标有随手画上的气球,抬头可以看到房顶的支撑是与旧仓库相比没有太多变化,原来的仓库侧门被毛玻璃遮挡,成为柔和的光源……整个空间浑然一体,让人如同回到家中一般。
与想象中的不同,La Kagu 的洗手间面积比想象中要大许多,整洁没有任何异味,设施先进齐全,与日本核心商圈的商业相比并不令人失望。让人有些惊奇的是,仅有两层的 La Kagu ,竟然也配备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电梯。洗手间、电梯、库房被安排在整个项目的一角,不突兀也十分容易找到。
站在二层的门外望向远处
除了内部的钢制楼梯,从二层的玻璃门出来,也有与整个项目浑然一体的木质台阶直接通向一层外,在这个台阶上坐下来晒太阳,就像在乡下的院子般舒适。这种巧妙的设计也使得在 La Kagu 的门前,甚至可以轻易的举办一场活动。当然,台阶的设计更多的是方便人们直接从马路走上二层参加文化讲座,而不对在一层咖啡厅休息的人们造成干扰。
看,气球其实是随手画上的
在隈研吾的著作《负建筑》中,他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我们身边拔地而起,当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我们当做“强大”和“富有”的象征,他思考的是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建筑之外,能不能有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
对日语有所了解的人不难猜到,La Kagu 之名,得于“神乐坂”的发音,La Kagu 便是隈研吾“负建筑”的思想的回声。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给人的感觉,La Kagu 都给人以自然亲切,与整个神乐坂无异。这也是为什么要花很多篇幅在神乐坂上的原因。因为融入了整个街区,这个仅仅960㎡ 的商业,从小中得到了大。
家居用品的一角
另一方面看,La Kagu 的改造成本很低,所用的材料,硬件设施都只为“合适”而存在,有些甚至是二手的旧物。但同时 La Kagu 是集合了隈研吾、平林奈绪美等人灵感的产物,除此之外,其内部的业态规划、品类选择、活动运营也皆由日本各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共同努力而成型,故被日本媒体认为是“无法复制的大师品味”。 La Kagu 的成功证明了,一个好的项目,核心不一定是资金的无节制投入,人,在项目的成与败中,起到的作用,比想象中更大。
La Kagu 的名字、形态皆得于神乐坂,神乐坂也因 La Kagu 更富吸引力。La Kagu 的成功,让我们对于社区商业如何与所在社区融洽共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个社区美好生活承载者的商业,不必刻意追求成为突兀的磁石,发挥人们对社区生活的感知,商业便会如根植于社区的花朵,自然绽放。